“我这样做是对的吗?” |【人生设计卡】之从’我’的视角看心理咨询

Image_20231004141505

打开音乐后,和我一起走进我的咨询之旅吧
“因为我觉得这样做的话,他们就会……” 这是我在一个小时的咨询里,开过最多次的头。

你们是否有听说过“模拟人生系列 (The Sims)”?没有也没关系。

这是一款游戏,建立于一个模拟世界:你可以选择任何身份,诞生于任何地点与背景,建立任何模式的家庭,也可以就任何你想尝试的职业。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塑造的自己,过任何你向往的生活;没有学历或文凭的顾虑,也不需要顾及其他人的建议。

在进入我的咨询视角之前,你可以先问问自己:“如果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前提下,你会想要尝试什么样的职业?或是你曾经很想,却止步于此的梦想又是什么?”

刚进入咨询室的前五分钟……

和你们想象的一样,是紧张的,也是不安的。至于我在紧张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也许是从未尝试过心理咨询,又或是觉得自己即将开启一场与陌生人的对话,让我感到有点一言难尽。我带着紧张的心情,仿佛进入了一间面试房,准备和对面的 “面试官” 进行一场严肃的面试。然而,与我想象中不一样的是,房间里并没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面对面的场景;而是放着一些舒服的沙发,墙上挂着一幅照片,那是一个无比宁静的海边。我试着调整自己的呼吸,心理师 – Michelle 也尝试让我以最舒服的姿态进行接下来的咨询。

于是我拿起沙发上的枕头,放在大腿上,【人生设计卡】的咨询正式开始。

和我刚开始说的那样,心理师将那款游戏介绍了一遍给我听,我便随着心理师的脚步慢慢走进了我的“虚拟世界”。第一步,在毫无拘束的前提下分别选择我喜欢和不喜欢的50份职业。首先看到了前一部分的职业:秘书,会计师,行政人员…,好像都不是我有兴趣的,就通通归类于不喜欢之下。接下来看见:室内设计师,外语翻译,心理咨询师,作家,药剂师…,还挺有趣,我便毫不犹豫地纳入‘喜欢’之下。动作落下之后,恍惚间发现,原来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它时,心里是真的会豁然开朗的。

接下来,心理师要求我从所有喜欢的职业当中选出10个我最喜欢且最想尝试的职业。可能是因为我身处于毫无约束的“虚拟世界”里,所以脑子里并不复杂,也很纯粹,一下子就可以选择完毕。后来再回顾整个咨询过程时,发现原来这个阶段似乎是我最轻松也是心里最愉悦的时候,感觉瞬间重拾了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我想,在这一步,事情就已经开始有了些许的变化。

到这里,你也问问自己:上一次毫不犹豫地迈向你心之所想的事情是什么时候了?

所有职业卡牌选择完毕

心理师将我喜欢的所有职业当中进行属性的分类艺术型(例如:作家,室内设计师等)占了6张,社会型(例如:心理咨询师)占了2张,而实际型(例如:厨师)和研究型(例如:药剂师)各占了1张。

心理师对我说道:“看起来你倾向于艺术型哎?之前听你说过你有在画画,对于这方面的事情你挺有兴趣的对吗?” 嗯,我心想,如果再没有人发现这件事情,我可能快要忘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了。也许是这句话,宛如一把遗失的钥匙,打开了我封藏已久的心扉。

“我确实是挺喜欢的”,我微微笑地说,“但好像只能到此为止”。那一刻,我貌似已经接受了现实给于我的答案,但心里却夹杂着各种不甘和遗憾。“那你认为是什么让你这么觉得呢?”心理师接着问道。“因为我不想再让他们失望了”,我知道这么回答之后,曾经一切不好的回忆便会即将涌现……

但可能是那天下午的天气刚刚好,咨询室的温度也刚刚好,以及心理师真挚的表情和回应,让我选择将与心理师之间的那堵‘高墙’撤了下来。很神奇的是,对面这一位不再是冷漠的“面试官”,而是我可以敞开心扉并且可以给予我最大理解的“聆听者”。

于是我开始分享了有关我的一切。

故事追溯到中学时期,我充实且引以为傲的六年。我的高中三年成绩都被我‘挤进’了全年纪前五十名,而这对于一个不爱读书的我来说是件非常困难,但又值得光荣的事情;当时的我也是第一次有了自己坚持最久且最热爱的事情 – 打鼓。我加入了学校的二十四节令鼓队,后来当上了鼓队队长,再后来参加了好多演出和比赛。

无可否认,这六年来的一切都造就了不一样的我。这样看起来很美好对吧?但这一切看似热血沸腾的时刻,依旧参杂着很多个被 ’泼了一把冷水’ 的瞬间。这些瞬间,也成了我日后一而再,再而三地为自己的梦想止步的理由。

初中时期的成绩不亮眼,所以没有考进全级的‘百名榜’内。平时看似不太在乎我们成绩的爸爸看到榜上有着各种名,却唯独没有我的。于是他问了一句:“为什么别人做到你做不到?” 所以后来才有了我高中每一年都考进全年级前50的记录;在学校联课活动中,我被委任为鼓队队长一职,而这也是对我能力的一份认可。于是,我满心欢喜地告诉妈妈,期待着她的回应。但她却只说了一句:“当队长有什么好值得高兴的?”还有后来很多很多次,可能连他们自己也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吧?可我却记住了好久好久。

心理师问我,“你当下的感受如何?”

我想了很久,始终还是说不出那个感觉。

那是2016年年尾。

这些看似微风一般的回应,在父母的眼里毫无波澜;但对于我来说,它却像是一次次的强风一样,用尽全力向我扑面而来。而我能做的却只有站在原地,被龙卷风笼罩着。于是,我一个人徘徊了好久,也独自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因为我不想让自己产生对父母某种程度上的埋怨吧,于是我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自己的无能和不优秀。一边做着他们觉得正确的事情,一边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心理师问我:“那你觉得,你为什么依然在坚持做这些事情?”

我说:“胜负欲吧?我希望自己可以比哥哥姐姐做得更好”

心理师点点头,但却没有立刻作出回应,而是让空气安静了片刻。而停顿的那些瞬间,内心仿佛有个声音让我回答道:“可能我只是不想让他们失望…”

他们是谁?他们是我的家人,是朋友,是所有对我有期待而我也很在乎的人们。

看到这里的你们是否和我一样,心里总是想着:我想让对我有所期待的大家都可以为我感到骄傲。

所以后来的后来,我总是在犹豫。

“是什么让你犹豫了呢?”心理师问道。一开始,我认为是我害怕他们失望的样子,也因为得不到回应,于是我非常渴望他们给予的回应。所以为了不让那份失望再次重现,就连大学科系和未来就业的方向我都可以作出让步。但后来心理师问了我一个问题,让我再次陷入深思:“你害怕的,会不会不是他们失望的样子,而是他们失望时,你所有不好的感受?”

啊,原来那是我无处安放的愧疚感。

对,是那份愧疚感。而它的出现仿佛承认了我在父母眼中就是一个很差劲的孩子。于是我选择逃避的方式便是,选择妥协。而这一妥协,便是无数次地允许被外界的声音覆盖着我自己。一层,两层,三层… 直到自己的声音完全被淹没。我以为只要我能够自己消化所有的情绪,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为什么那些不好的情绪还是会偶尔出现呢?“因为你忘了看看你自己”心理师接着说,

“因为你的需求从来没有被满足,但你却始终忙碌于满足别人对你的需求”

你的世界有着太多人的声音,唯独没有你的”

对啊,我的世界很喧嚣的,但我以为那只是热闹的一种。

我一直认为自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为什么总觉得有些别扭呢?为什么我无法真正觉得满足呢?后来我知道了,那些不是我想做的,而是我觉得我应该要做的,所以我一直都在选择他们所期望的道路,殊不知在人群中把自己给走丢了。

现在想想,一切的逃避和失望都迹有可寻。

你问我心理咨询可怕吗?一开始是可怕的,但可怕的并不是心理咨询,而是那份对自己的未知感。我不知道前脚踏出去时会是什么地方,我害怕当自己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之后,便会一脚踩空,然后掉落谷底,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自己站在悬崖边上。但后来才发现,那只是一片空旷的平地,像咨询室墙上的那幅海滩画一样,很宁静,没有其他人,只有我。于是我终于能在这里和自己认认真真地对一次话,然后重新再认识我自己。

有些人也会问,为什么心理咨询只需要说说话,聊聊天,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我想说的是,他们的确拥有说话的艺术,也有专业的治疗方式;但最让我治愈的,是那个被允许出现的一切情绪,想法,还有我自己。在这仅仅一个小时的咨询里,心理师没有教我做什么‘绝地反击’之事;但却一步一步带我走到了我的世界里,走近那些不敢触碰的情绪,然后再走向自己。

你知道为什么这款游戏可以那么畅销吗?也许是因为虚拟世界里的毫无拘束,所以我们因此而得以肆意狂欢;也可能因为虚拟世界很宁静,足以让我们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随之前行。但其实现实生活也可以的,只要我们再勇敢一点,只要再认真听听自己一点。所以我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们也可以勇敢地踏出那一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的同时,也去寻找自己。

突然想起,作者卢思浩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令人向往的活法,那便是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渡过自己的人生”

走出咨询室之后,我竟然想对安于现状的自己作出一点改变。

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的魅力吧?

心理咨询预约

我是刘蕙,MY心理学的实习生。

恭喜你又读完了一篇MY心理学的文章。

若需要预约心理咨询/了解详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联系:

拨打我们的手机号码:  +6011-3344 5270 

WhatsApp 联系我们:http://wasap.my/+601133445270

填写登记表格:

祝福你,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点击以下了解更多:

自我心理测验评估  (不等同于临床诊断):

MY心理学的脸书有心理学文章: facebook.com/mypsychology.my

MY心理学的IG好好看: instagram.com/mypsychology.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