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才懂的烦恼!一次过给你三个生活指南。

pexels-pixabay-236151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对于外界的刺激异常敏感。他们是高度敏感的个体,对于情感和环境变化有着强烈的感知。然而,很多时候,这个群体常常被误解和轻视。本文旨在探讨高敏感人群所面临的误解,并试图打破一些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深入了解这个独特群体的内在世界。”

【对高敏感人群常见的误解】

误解1:高敏感是一种弱点或缺陷

强烈的情绪反应, 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弱点。 但其实高敏感的人, 并不是如大家想象中那种 “很容易歇斯底里的样子”。过往的研究发现, 高敏感的人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内化自己的感受并将所习得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 

此外,人们认为高敏感群体对外界的刺激过于敏感, 会使得他们不具备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他们可能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对挑战有更敏锐的感知, 这反而有助于做出更为细致和周到的决策。他们也更能感受到他人的情绪, 对于团队合作或社交情境中的需求有更好的理解。所以, 可以看出, 高度敏感不一定是缺点,反而可以是优势。

误解2:高敏感的人都是内向性人格

高敏感的人不热衷社交, 也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思考和消化来自外界的刺激和体验。 所以,他们常常会被误认为是不善社交且内向的。 但Elaine Aron 在研究里发现, 高敏感人群中有30% 的人是外向型人格,他们乐于与人交往, 也能够给予他人情感支持。

 误解3:高敏感的人通常都是女性

 人们都认为女性比较敏感。 但研究发现, 高敏感人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分布比例相差不大。但是这个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和角色定位常常会对高敏感的男性造成更多的压力和困扰。在很多文化中,对于男性的社会期望通常涉及要求他们表现出坚强、果断、 不易受伤害等传统的 “男子气概”。 这种观念导致高敏感的男性时常被贴上负面标签,例如性格柔弱、 不够有担当、 不够坚强等。

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里, 各种形式的刺激层出不穷, 对高敏感人群来说是一种挑战。 相对于过去物质没有那么丰富, 选择没有那么多的生活, 这种多样性和快节奏的生活可能会造成他们更多压力。 那么,如果你是高敏感人群,应该如何在这样的时代里生存呢?

【高敏感人群的生活指南】

1.       找到自己的 “过敏源”

每一个高敏感的人都不同, 有些人对声音和色彩更敏感, 有些人对气味更敏感。在人际关系中, 有人对拒绝更敏感,有人则对忽视或者批评更敏感。 你需要了解那些最容易触发自己敏感的事物, 掌握及应对这些事物对自己造成的刺激和影响。 比如说:如果你比较容易受到声音的影响,可以在出门前准备一个降噪耳机或隔音耳塞。你要意思到自己与 “多数人” 有所不同, 积极地找出方法应对这些问题。

2.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

有时候, 尽管人们能找到一些避免受到过度刺激方法, 但还是不可避免会遇到压力。高度敏感的人对于压力的感受也尤为深刻, 有时还甚至会产生一些生理上的应激反应, 例如胃疼等一些消化系统的疾病。因此, 高敏感的人需要通过适当的放松,来平衡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比如冥想,交友, 健身等方式。

3.       勇敢表达自己的困扰

对于非高敏感人群而言, 他们无法像高敏感的人一样对声音,气味,谈话中的语气等周围的环境有很好的觉察。 如果你感受到周围环境对你造成了不适, 不妨尝试勇敢地表达你的困扰。例如:在上班的时候, 同事的香水可能会让你很头痛。我们可以尝试用比较温柔方式表达 “你的香水真的很香, 但是由于我的高敏感体质导致我闻到一些较强的气味时,头会很不舒服。 这可能会让我无法专心工作,在这里向你说声对不起。” 相信多数人听到这样的表达方式都不会太过激的反应。

4.       积累自己的 “快乐账户”

虽然高敏感人群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感到沮丧, 但同时,一点微不足道的快乐也容易让他们兴奋起来。 所以, 可以从生活多储存一些快乐。 比如:“把平时得到的肯定或赞美记录下来, 在沮丧的时候拿出来看 ”,“储备几个能叫出来的朋友, 失落的时候拉出来聚聚会, 聊聊天”, “拓展自己的兴趣, 找到一些能获得愉悦感的爱好, 烦躁的时候用来排遣心情”。 这个方法可以不断地为自己提供力量, 用来对抗高敏感所产生的内耗。

总的来说, 高敏感不是病,它是认识世界的特殊滤镜。他们与世界有着更为深刻的链接, 他们带着放大镜在观察这个世界, 对常人无法感知的细节有更多的觉察。 虽然他们会较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和内在情绪的影响, 但高敏感的人在以一种跟生动和热烈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 感受到更激烈的痛苦与难过, 也能感受到更深刻的喜悦;看到更多的丑陋, 也能看得见更多的美好。 这就是高敏感人群别样的生存方式。 不过,为了避免自己被内心小剧场搞疯, 你需要找到自己与世界相处的独特模式。在感受深刻的美好和喜悦的同时, 避免被过多的信息侵蚀。

在这里,也希望所有敏感的朋友,都能相信一件事:不论这世界如何,它始终值得我们热爱。

如果你身边有非常敏感的朋友,也不妨多给他一点理解、关怀和耐心喔。

心理咨询预约

恭喜你又读完了一篇MY心理学的文章。

若需要预约心理咨询/了解详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联系:

拨打我们的手机号码:  +6011-3344 5270

WhatsApp 联系我们:http://wasap.my/+601133445270

填写登记表格:

我是欣怡, MY心理学的实习生。

祝福你,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点击以下了解更多:

自我心理测验评估  (不等同于临床诊断):

MY心理学的脸书有心理学文章: facebook.com/mypsychology.my

MY心理学的IG好好看: instagram.com/mypsychology.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