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如果我生一块叉烧,也要生一个喜欢男生的叉烧。”

By Wei Wen

July 28, 2022

身为食客,我自称“爱吃”,喜欢美食在舌尖上的跳动,以及味蕾被激发的满足感。

当接收到需要撰写MY心理学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 我要跳脱思维 ——于是,在一连串无厘头的集思广益后,我的心里萌生了“要把食物融入心理学”的念头。

当我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时候,还真的让我回忆起了一些人事物,足以满足我的文章对“食物”以及“心理学”的需求。

以下,我想分享3句我周遭的朋友们经历过的话,只要你滑下去,看看他们的大标题,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叉烧”。

生一块叉烧都好过生你

伟光 (化名) 在生活中,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一点“,“感觉自己很厉害打篮球,但不是最厉害的”“感觉自己唱歌不错,但有人好听过我”“感觉自己蛮适合辩论的,但有时还是会吵输人”

这样的想法不只来自于伟光自己,大部分的质疑,更源自于他的妈妈对他的话。“做么你什么都比别人差的”“拜托你,可以看一下邻居的儿子几厉害吗?”“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

身为朋友的我,在倾听他的诉说后,也感受到“叉烧”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你会觉得搞笑,因为一个“叉烧”沮丧?但的确,因为这个所谓的“叉烧”,他开始萌生了一系列偏激的想法。“我真的是她生的吗?”“我是不是真的很烂”“我是不是比不过一个叉烧?”

如果我生一块叉烧,也要生一个喜欢男生的叉烧

我是小茹 (化名) 在大学的第一个朋友,一起经历了社交,活动,和出远门后,她慢慢地和我敞开心扉。注:以下的故事公开经过了小茹的同意。

小茹是女生。同时在她的认知上,她喜欢的是女生,简而言之,她把自己定义为女同性恋。

可是这样的定义,未必能迎合所有人的看法与期待。同样是妈妈,也同样是使用了“叉烧”作为形容词,小茹的妈妈在小茹和她揭露自己的性取向后,只留下了一句格外“冷静”的话就离开了小茹的房间。“如果我生一块叉烧,也要生一个喜欢男生的叉烧”。

在这句简单但有力量的话语之后,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小茹和伟光一样,每天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责备”,都变成了沉睡前的最后一滴泪水。

我把你这块叉烧生下,还生了个叉烧肚

我之前在超市当推销员的时候,美文 (化名) 一直是我推销的 partner,一起奋斗成功拿下几个 sales 过后,我们无话不聊。有一天,他和我分享了她的姐姐与孩子的故事。

美文的姐姐从事模特儿工作,容貌,皮肤,和穿着一直是她最注重的 “三宝”。在她的认知里,这些东西在她怀孕生了孩子后,一去不复返。

怀孕伴随的妊辰纹,也化成了她对小孩的言语刀刃,甚至是在毫无做错事的情况下,美文姐姐的孩子也成为了她的出气筒。“你知道我生了你,什么都变了吗?”“你知道你害我变得有多丑吗?”“我把你这块叉烧生下,还生了个全部皱纹的叉烧肚”

距离我认识美文已经过了三四年,最近一次听到美文的分享是在几个月前,得知美文姐姐的孩子需要定期寻求心理师的协助,改善自闭,害怕交际,以及焦虑等等的问题。

#小小的感想和不专业分享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找出两个共同点,一个是可能你已经猜到了的用词 —— “叉烧”。还有一个是他们都是透过负面情绪和申斥,所带出来的 “语言”。

叉烧,可以是增添我们幸福感的食物;但若我们把偏激和过度斥责强加在话语上,他也能是足以戳穿心房的语言弹壳。

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合理化伟光 “我比别人差” 的看法,也不是要愤世嫉俗地为小茹和她的性取向维权,更不是要审视主宰美文姐姐在产后的一系列行为。

可是,我想要分享这些真实故事,并模拟出语言的无限力量,以及具像化语言能对当事人心理的一定影响。

不管是“告知者”的高谈阔论或是低声细语,“被告知者“都会有特定的情绪波动。反之亦然,无论是话里藏针,还是开诚布公;你和我,都会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在这里也想和大家分享之前看过的文章里面提到的话: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有理,贵在言之有德,亦在言之共情。

此外,我也想在这之后分享美文姐姐在最近说过的话。“我其实是爱我的孩子的,只是用错了沟通方式,我的本意不在那,只是有时候会把我私人情绪加在里面,你问我后悔吗,我很诚实地说,我后悔。”“我的妊辰纹早就淡了,但孩子被伤害的心,依然被我说过的话深深烙印于此。”

同样想要传达的一件事,倘若换位思考加上变通的传达方式,再加上去除的过度个人情感及偏见,我相信也是一个能够抑制矛盾和负面后果开关的方法。

你的语言和措词,能助你抚平别人黑暗的枷锁,也能让你吞噬他们绚烂的阳光。

愿我们都能掌握语言的课题,控制语言的力量;以说话之道,温暖每一个你我他。

感恩你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是委纹, MY心理学的实习生,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