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事,今日毕。 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道理。在学校,老师几乎每一天都会叮咛我们一定要准时交功课;在家里,父母常会一直唠叨我们把家务完成。而我们都会很自然地说 “等一下”, 往往这一句 ”等一下“ 就变成明天或后天——也就是拖延(Procrastinate)。虽然,我们清楚知道自己其实不是因为懒惰而不去马上执行,只是想待会才做而且最后也一定会完成。可是,在长辈或别人眼中,我们就被视为懒惰。甚至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像一滩烂泥,总是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完成。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习惯性拖延呢? #我拖延我就烂?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拖延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但还是无法摆脱这坏习惯呢?相信有拖延症的你都清楚知道越靠近提交日期就越焦虑的心情吧!其实,拖延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并不是因为你懒惰,也不是因为能力差,更不是时间管理出问题。而原因是来自于我们的恐惧与脆弱,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启动了一个【自我保护】的现象。一个拖延者的特性就是喜欢先处理一些无关紧要或比较简单的事情,然后把复杂艰难的任务拖到之后再赶着完成。这是因为那些能立即看到效果,我们就会比较有动力去完成。 #爱拖延的人往往都是完美主义者 因为害怕失败和追求完美而拖延。 我们总是希望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最好,所以会觉得拖延一下就会有多一些时间准备。其实这所谓的准备并不是行动上的反而是心理上的一种准备。这类型的拖延者常以无法做到完美为出发,发展出用各式各样的借口来拖延时间。例如:“再等多一下,我就能全神贯注地把报告做的更好” ,“最近比较忙,没有灵感写出好的论文。” 有时侯,我们把自己的目标设得太高或太多也会导致自我要求提高。为了等到自己更有信心能把事情做好就一拖再拖,但当时间变得紧迫就会导致我们感到压力而影响了我们的能力。本可以做好的任务却败在不够时间做好,结果让我们对自己感到加倍失望。然而,这种不良的习惯通常都会无限循环,最后导致身心疲惫。 #你对时间的主观感觉是不是与别人不一样? 由于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觉与别人不同,我们更希望能拥有掌握权去控制事情的一切进度与发展。一旦事与愿违,我们的心理自然反应就会去抗拒而拖延。我们会觉得拖延就会让自己重新争夺回掌控权,以本身想要的进度来完成任务。尤其当大部分任务都由家长、老师或主管指派时,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像是做家务,我们比较喜欢以自己安排好的时间来完成,所以当父母不断吩咐时,我们就会说“等一下吧”来拖延。当人被操控而失去掌控权就容易感到不安而启动【自我保护】自然地去抗拒,希望一切可以在自己安排的进度进行。这就形成了一场争夺战而拖延就是唯一策略,是一个人尝试夺回本属于自己的控制权以及得到尊敬与独立自主。 #事情完成了又如何换来的只是更多期望与责任 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定义,但对于拖延者来说更像是一种恐惧。即便已达到成功,也不能充分的享受这份喜悦。因为自己清楚知道成功的背后所付出的精神代价——任务提交前夕的紧张与疲惫的心情。对于这类型的人来说,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真正成功反而一切都只是搏命赶出来的。这种自责感让人感到害怕,并希望从拖延来避免成功的到来。有的人也会因为对自己成功后生活的变化与未知感到害怕所以拖延。甚至有的人也会担心过于积极而让他人受伤。除此之外,他们更害怕自己在第一次的表现太优越而之后让自己有更多的责任及期待。所以只要下一次的结果没有比这一次好,就为自己感到失望。与其失望,不如逃避成功。 #有压力我才能可以把事情做好! 相反的,也有些人相信自己在压力的情况下能表现得更好,所以想借助拖延来让自己觉得更有挑战性与动力。除此之外,这也属于一种主动性拖延症,也就是一个人本身故意拖延因为喜欢在压力的逼迫下完成工作。虽然这种情况的确能有效激发我们的动力或灵感以完成工作,但它其实只是一个短暂的效果。反而,如果我们总是用拖延来得到动力会变成一种不好的依赖。 #摆脱拖延症 拖延症不只影响个人健康与表现,人际关系也会受到破坏。身边的朋友、同事与家人都会因此感到极其厌烦。假如你知道自己正面对以上这些困扰,尝试用对的方法去改变——不要再拖延哦!那有什么 #小技巧 能摆脱这问题并提升处理事务的效率呢? #1拖延不代表懒,所以不是勤劳就能改善的 它是一种心理层面的问题,是恐惧发出的信号。如要改善,首先必须先了解问题根源。我们应该先观察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来找出自己会拖延的真正原因。一旦了解,就知道要从哪一个方面下手,并有效的阻止想拖延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