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内向的你,并不是孤僻,你只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充电方式罢了。

也许你会发现到,很多时候你喜欢待在安静的环境里,一个人静静地做着喜欢的事情,画画、看书还是跑步之类的。喜欢沉醉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甚至很享受独处的时光。 这其实就是内向型人格充电的方式。他们倾向于呆在自己的房间或去没人的地方,不受外界的干扰,从平静中慢慢修复能量。 因此,内向型人格常常被标签为“孤僻”或者“Antisocial”,他们常被认为不合群,独来独往,甚至有些异于常人。 其实这些都是社会对内向型人格的一种误解。内向的人其实也很享受社交的,只是社交方式的不同。 与其参加大型派对,他们更享受小型聚餐;与其与陌生人交谈,他们更乐于与三四个好友畅聊心事;与其漫无目的地聊天,他们更喜欢谈人生目标或内心想法这些有深度和有意义的话题。 所以内向者并不是不爱社交,只是他们比较舒服于小圈子的社交或与熟悉的人交谈,而有意义的话题也比较容易让他们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社交电池”也比较快耗尽。因此社交后,他们比较容易觉得累,所以需要一些空间和时间,来沉淀自己和充一充电。充满电后,他们又可以一往既常地社交啦~ 根据统计,每十个人当中,就有三个人是属于内向的族群。然而,现今的社会都会以外向型人格的特点为基准,外向型人格甚至是占了很大的优势的。比如说:在校园里最外向活泼的通常都是最受欢迎的人物;能在台上泰然自若地演讲的都是模范学生;能在上司面前临时发表意见的都是好员工;人脉广阔也被视为成功的条件之一。 难道内向型人格就一无是处,注定过个不起眼的人生吗?内向型人格固然有它的有限之处,但是其实也有它的强项和优点的。 就如Susan Cain 在她的书里“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所提到的,内向者拥有两大强项,那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聆听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内向者在大多数的场合里,都是扮演着聆听者的角色。因为他们习惯边聆听他人,边仔细观察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也许他们不是全场的焦点,但是聊天时的认真聆听,都是在表达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正如作家余光中先生所言:“善言,能赢得观众;善听,才能赢得朋友”。可见聆听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谈话技巧,也是社交不可缺的一部分啊。 内向型人格的优势也包括:富有同理心,有耐心,及平和的心态。一些名人和成功人士也都拥有这些特征,比如说:印度国父 – Mahatma Gandhi面子书的创办人 – 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