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人只有在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会有被讨厌的勇气。
最近才听到这么一句话,“你觉得你跟同龄的朋友们如何比较?” 相信很多的我们都一样,从小就被数字束缚着。成绩,各种比赛一直都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于是开始学会用比较来区别人事物的好坏。 表面上,我们的比较是想让自己更进步,但再深沉的目的,或许是希望在比较之下,能显得自己有足够的价值被尊重和接纳。 因为比较,身边很多的人无形中都成了我们的假想敌。而很多时候,虽然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我们的‘好’是需要别人的‘不好’衬托出来的,尤其是想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现实确实如此。就因为这样的世界观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心中,身在这个世代的我,也不例外。 其实我明白,我花了六年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不完全是因为觉得辜负了自己的努力。仔细回想,我觉得更多的是不想成为别人眼里,那位容易放弃的草莓族 (其实没有几个人真的在意),才会逼着自己继续下去。是的,比起我的职业生涯,或许我更在意的是别人怎么看我。 说真的,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我发觉,我依然被这个在意别人的想法捆绑着,无法活出自我。 但最近读了一本整合阿德勒心理学的书叫《被讨厌的勇气》,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希望能够分享给你们,让你们也能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能自由地做自己。 观点(一):接纳自己,不要肯定自己。 人自有优缺点,而有些事确实就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 这里所说的肯定自己,或许跟你熟悉的概念不太一样。肯定自己是指如果明明做不到,却要暗示说 ”我可以”,”我很强”。这些过多的正能量情节,反而是欺骗自己的生活方式。 而接纳自己,是在意识到能力不足的时候,坦然接受那个办不到的自己。与其欺骗自己,选择尽最大努力向目标前进,无论结果如何,都欣然接受。 就比如,今天工作上你拿了60分,肯定自己或许是:“”这次只不过是运气不好,我其实是有100分的实力的”,相对的,接纳自己是坦然接受只拿了60分的自己,与其怪罪命运,你选择请教在这方面更熟悉的同事,尽力的把事情做好。 这样一来,别人如何看你,已经不再重要了。因为你已全盘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也不必再带着自欺欺人的面具过生活,把真实的你,大方地展现出来。 而当别人质疑你的能力时,你的回答可以是:“确实是啊,但是我愿意试试看” 观点 (二):信任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伙伴 你总是觉得别人对你好,是另有目的吗?或是怀疑伴侣说的爱你是假的? 如果你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或许是因为连你都无法接受有缺陷的你,因此觉得别人对我们的好与爱,在背后一定另有企图。 在放弃了我的职业后,我也曾一度怀疑身边的人是否真心地对我,是不是会看不起我,在背后议论我的不好。 这些猜疑让我无法好好经营人际关系。因为总是小心翼翼,深怕自己暴露了自己的不好,别人就会不喜欢我。 而如果我们能够毫无保留地信任别人,相信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离开,也不会因为利益而背叛,想必也只有这样的人际关系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