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了还是很累?你可能用错了方法!

tired1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睡够了,却依然觉得疲惫不堪?或者周末好好“躺平”了一天,反而更加无精打采?事实上,疲惫并不只有一种。有时候,我们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大脑、心理,甚至是社交带来的负担。想要有效恢复精力,就要针对不同的疲惫类型,找到真正有效的休息方式。

1. 身体疲惫:睡眠很重要,适当活动也不可少

身体上的疲惫往往最容易察觉,比如过度运动后腿脚发酸,或熬夜后整个人无精打采。这时候,睡个好觉 可能是你最需要的休息方式,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恢复活力,且让你恢复精神。

但仅仅睡觉并不足够,有时候,适当的身体活动 反而能缓解疲劳。比如,在久坐一天后,身体因缺乏运动而感到肌肉僵硬,那么,适当的活动反而能舒缓这种懒散疲惫的感觉,比如短暂的活动身体,站起来走动一下或伸个懒腰,这些适量的活动可以唤醒身体,减轻身体的疲惫感。瑜伽、拉伸等温和的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你的身体更快恢复活力。

2. 大脑疲惫:让思绪停下来才是关键

有时候,即便身体并不疲惫,脑袋却像是塞满了东西,怎么也无法集中精神。尤其是在高强度地用脑、长时间思考或连续工作后,如果你察觉到自己注意力下降、思维迟缓、容易分心时,说明你的大脑已过度疲劳。

这时,休息的关键在于,让大脑从“高速运转”切换到“暂停模式 ”,才能真正缓解大脑的疲劳。减少高强度的信息输入,让大脑休息一下。你可以选择让自己盯着窗外放空10分钟,发个呆让大脑缓一缓,也可以切换到其他轻松的活动,比如听听音乐,看个不需要思考的短剧,或者其他不需要脑力的活动比如户外活动或冥想,甚至是简单地洗个碗

然而,很多人在选择休息活动时,会选择看烧脑节目,或一些需要逻辑思考的娱乐,比如刷知识性的短视频。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大脑依旧在努力地思考运作,反而没有机会休息重启,所以也可能会越休息越累

3. 心理疲惫:抒发情绪,换个环境

长时间焦虑、烦躁、或压力,可能会导致burnout 最后没有动力什么都不想做,这可能是心理上的疲惫。心理疲惫往往源自于积压的情绪,或者长期处于单调、压力大的环境中。这时候,适合的方式方式是找到一个途径来释放情绪,比如写日记、和朋友倾诉,甚至是哭一场,都能帮助心理减压。此外,尝试一些新的活动和环境也是不错的方法。换个咖啡馆办公,去陌生的公园散步,或者开始学习一项新的兴趣爱好,能给自己一点新鲜感,转换个心境。

4. 社交疲惫:适当独处

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和朋友聚会后,反而感到精疲力竭?或者社交媒体刷得越多,心情反而越烦躁?这可能是因为你正在经历社交疲惫。当我们不断地与人互动、接受外界信息,内心的能量也会被一点点消耗。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适当独处,给自己一点真正的“独处时间”。可以关掉社交媒体,沉浸在个人兴趣里,比如画画、烘焙、拼乐高,或者单纯地待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发呆,让自己从外界的干扰中抽离,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

真正有效的休息,不是简单地“躺平”或“多睡会儿”,而是找到自己真正累在哪里,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去恢复。如果你发现自己怎么休息都还是累,不妨试试针对不同的疲惫类型,调整自己的休息方式。或许,你会发现,精力充沛的秘诀,并不只是“睡得够”,而是“休息得对”。

心理咨询预约

若需要预约同伴咨询/了解详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我们联系:

拨打我们的手机号码: +6011-3344 5270

WhatsApp 联系我们:http://wasap.my/+601133445270

填写登记表格:https://bit.ly/mypsychregisterform

点击以下了解更多:

心理自我测量评估(不需进行临床诊断):https://www.mypsychology.my/mental-health-screening-cn/

MY心理学的脸书: facebook.com/mypsychology.my

MY心理学的IG: instagram.com/mypsychology.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