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婚姻,我想结了婚的你,必定深有体会。可能你已经找过了很多资料,尝试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努力,但似乎都徒劳无功。想必,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原生家庭,在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聊一聊这个概念,也邀请你一起看一看你的的过去,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敲门砖。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Murray Bowen, 根据定义的说法,原生家庭里指的是我们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家庭价值等。它是我们出生以来的第一个社交场所,也是我们学习社交的第一个社会。 父母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感情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李松蔚心理师说过,原生家庭它更像是一个归因方式。就是你想要把现在所发生的事情,追溯回什么原因。正是因为有了原生家庭这样一个因,让很多人可以接受生活上发生的种种,从而开始改变。
#原生家庭如何影响我们
生态系统理论
从距离的层面去看,家庭是最靠近我们的圈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态系统理论 (ecosystem theory),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密切相关。在这个理论中,个人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围绕着个体的第一个系统是微系统,包括直系亲属。在微系统中,父母往往是个体的第一个社交圈子,他们的行为会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影响。例如,我们从小在观摩父母的时候,我们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当我们成为亲密关系的一部分时,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伴侣,因为我们学习到了这种行为方式。因此,个人的伴侣关系和父母的婚姻关系有很高的相似度。
依恋理论
从互动的层面去看,父母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我们与伴侣的关系。著名心理学家辛蒂·哈赞 (Cindy Hazan) 和菲利浦·夏弗 (Phillip Shaver) 推出的依恋理论 (Adult Attachment Theory) 解释了我们从小于父母相处的依恋关系会如何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伴侣的关系。比如说,如果从小父母没有给予我们足够的爱与关注,就会形成一种安全感匮乏的状态,久而久之,我们的内在会对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形成一种不好的认知,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那我们会在未来的伴侣关系里拼命“抓住”安全感的痕迹,或是开展防御系统,不让自己再从抛弃与离别中受伤。
从夫妻关系回到原生家庭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林先生和沈太太结婚五年了,一开始非常的甜蜜,也比较少摩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争执。
而这对夫妻过来咨询的原因是因为近期彼此在充斥着争执的生活中喘不过气,想要离婚。
在咨询里,心理师邀请他们模拟争吵时的场景,林先生在争吵时总是咄咄逼人,想要马上用道理解决问题。而沈太太总是在争吵开始后沉默不语,并且在林先生停止质问后马上道歉尝试跳过这个话题。而这样的沟通模式往往会让彼此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能良性的解救问题。
过后心理师邀请他们分享彼此父母的沟通模式,并发现沈太太的父亲有极大的暴力倾向,导致母亲非常害怕父亲生气,在争吵时也会忍气吞声,马上道歉。在平时的日子中,母亲长时间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情绪中,长时间忽视沈太太。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见从小与母亲比较亲近的沈太太已经把母亲的价值观和沟通模式深深的刻在心里,从此也向母亲一样,习惯逃避争执,在她的价值观里,退让和逃避才是正常的沟通模式。同时小时候的经历已经形成了焦虑型依恋模式,所以不断道歉就是沈太太找到安全感,把丈夫留在身边的方法。
# 如何和原生家庭“和解”
如果不主动去觉察,你根本就意识不到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就像鱼从小生活在水里面,但鱼根本看不见水。开始意识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不难,现在读到这里的你,可能可以用一分钟想一想,你和你的伴侣是不是也有一些无法解决地问题,那你也可以回顾过去,你的父母是怎么样的呢?
希望你可以从这个小小的反思活动可以让你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意识到你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但你也不用着急,当你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源头,也就是改变的开始。原生家庭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人生,但是它不能决定我们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我们的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
如果你想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改变你的婚姻现状,MY 心理学会在这里迎接你和你的伴侣,引领你们一起走向一段幸福圆满的伴侣关系。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