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
第一次面对生离死别的场面是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直面生死的时候,
是在面对与自己相处多年的狗去世了。
当时第一次觉得死亡距离自己如此的靠近。
当你看着它没有了呼吸,但还有温度时,
才明白,
原来这就是生命的结束。
随着年龄的增加,面对生离死别的场面也逐年增长。
时不时会听见某个亲戚因为某某原因而离世,
或某个同学突然离开了,
而这两年,
因为疫情的影响,
许多人在还来不及道别时,
便匆匆的与这个世界告别。
但后来发现,
我们害怕的或许不是死亡本身,
更多的是死亡的不确定性,
或死亡之后产生的影响。
因为伴随死亡,
带来的更多是恐惧,是悲伤,是焦虑,是惋惜。
1. 死亡每天都在我们周围发生
比如你在使用高速公路上,
时不时会看见被车子碾过的动物尸体,
比如你经过车祸现场,
余光瞄到了不幸离世的陌生人,
再比如你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蚂蚁,
其实我们都在经历着死亡的发生。
但奇怪的是,
我们是可以坦然的面对和接受这些死亡。
因为它,
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但面对爸爸妈妈的离开,
或想到自己某一天会走到生命的尽头,
我们却没办法接受,
因为,
我们可能没办法想象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生活会是怎么样的?
我们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会突然的就失去了他们,
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死亡会痛苦吗?
我们有很多的不确定,
让我们觉得惶恐和不安。
2. 那我们可以如何去面对?
在面对挚爱的离开时,
允许自己产生的任何情绪。
我们可以感到愤怒,
我们可以感到悲伤,
我们可以感到后悔
我们可以感受一切面对死亡产生的情绪。
然后,
给自己一点时间,
找到你的家人,
或你的朋友,
倾诉你对挚爱离开的情绪,
在表达的过程中我们开始在接纳我们的情绪,
然后重新建立新的情感链接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笔记,
把我们的思念写下来,
或是帮助离去的挚爱好好的整理他们的物品。
3.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活下去最好的理由,恰好就是死亡
我们常常会去学习要如何好好的生活,
但好像忘了要去学习如何离别。
当我们看到我们的身体一天一天的衰老,
恰恰提醒了我们生命是有限的,
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
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追寻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如果生命是无限的,
对于找不到人生方向的人来说,
简直是一场煎熬。
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好好的生活,
那我们也能尝试如何好好的离去。
比如,
我们可以与我们的家人提前规划好自己离开之后的生活,
降低对身边的人产生的影响。
或是规划好一个清单,
在无法预知自己会在何时何地离开时,
尽可能去完成清单上面的事情。
既然我们都会面对生命的结束,
不如尝试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去过仅有的生活。
就像余华说的
”生的终止不过是一场死亡,
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希望大家都能够尽情的生活,坦然的面对死亡。
感恩你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是芷滢, 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