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长,
我们应该曾经做过一些让我们后悔的事情,
让我们深感遗憾。
在我的心理治疗日常,
总会有个案和我诉说着让他们后悔莫及的事情。
也许会让你们惊讶的是,
这些事情虽时隔多年,画面依然强烈,
说出来仍是揪心,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的新年,
因为我的疏忽,忘了向亲戚传达“劳烦移车”的要求,
让我的家人和亲戚在大家享用团圆饭的时候,
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争执。
在欢笑声突然消失的瞬间,
目睹着双方互相骂架的时候,
瘦小的我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筷子,
把自己缩得很小,躲在人群中,
不敢抬头,不敢面对自己。
那一晚,我睡不着,
脑海中重播着那个让人后悔的场面,
却努力试图串改剧情,
安慰自己其实可以改变结局。
不懂你有没有类似的感觉,
不管你多么的努力,心里最响亮的那把声音依旧是:
“早知道,我一定不会这么做”,
“如果我当时勇敢认错,事情一定不会这样。”
后悔和惭愧的感觉,像石头一样,
压着心头,很难呼吸,
在心理学,有这样的一个词:
反事实思考(counterfactual thinking),
我们会针对已经发生的过往(尤其是不幸的事情),
有这样的思考过程。
我们会假设事情可能会往不同方向发展,
“早知道我再努力一点,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早知道我当时冷静一点,也许我们今天还是朋友。”
“早知道我再勇敢一点,也许她就会答应了。”
在这个漩涡中,我们会感到惭愧和后悔。
我们会握紧拳头,生气自己的过错,
忍着泪,希望事情可以重来。
你知道吗?
我们之所以能说出“早知道”这三个字,
不是因为我们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而是我们有着自我反省的良知。
我们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自己内心有一个渴望,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往往让我们痛苦的事情,
恰恰是我们至关重要的事情,
因为在乎,所以伤害可以很深。
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
“We hurt where we care,
We care where we hurt.”
如果有一天,你发觉你在这个漩涡中,无法自拔。
你也许可以试问自己:
“如果今天我爱的人,和我有着相似的经历,
我会如何关心并安慰他/她?”
留心聆听那番内心对话,
也许它夹带着善意,它有着学习接纳的信息,
那会是对自己的一番安慰。
我们所谓的“放下”或者是接纳(Acceptance),
不代表着我们要扭转事实,
或者是尝试忘掉过去,
而是我们学习接纳不幸的发生,
我们站稳,不逃避面对那个曾经犯错的自己。
那个时候,“我们”和“那件事情”的关系,
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那件事情,依然还在,
但它不再是一条绳子捆绑着我们的双手双脚,
它会变成一个相框,收在我们的背包里,
变成人生的一段回忆,陪伴我们前行。
若干年后,提起那件事情,
我们会鼻酸,我们会流泪,
因为这个过往,我们懂得反省,
变成更好的自己,去善待身边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心中依然听到这句话:
“早知道,我一定不会这么做。”
记得,这是你的良知,
祈求着事情可以变得更好,
人生中的很多“后知后觉”,
是自身经历过后的醒悟,
而就是这些“后知后觉”,
让我们学习包容和成长。
超人也会失手,星星也会坠落,
我和你一样也会犯错。
犯错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一笑而过,
不再反省,也忘记了那个原来的自己。
恭喜你又读完了一则MY心理学的文章。
我是Gary, 来自MY心理学,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心理治疗预约:http://wasap.my/+60113344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