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学生的压力,怎么能不提起group assignments呢?
有可爱的「free-riders」们的存在更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 “乐趣” 呢!
从一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直到真正体会到那 “深刻” 的感受。
“人多好办事嘛,
但明明增加了人数,
怎么最后小丑竟是我自己呢?”
由于「#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自由骑士,
那到底为何会出现社会懈怠的情况呢?
来自法国的工程师林格曼曾为此做出了
称为「#林格曼效应」(Ringelmann Effect)的实验。
从拔河比赛的角度来看,
两边的实力都势均力敌,
它着重队员之间的全力合作。
只要队员们能一起同时尽全力去发力,
就能轻易扳倒对手。
但是,他发现当拔河的人数逐渐增加时,
整体力量并没有相应地增加,
每个人施加的力反而跟着减少。
因为在多人团队中的话,
混水摸鱼并不容易被发现。
每个人的责任也相对地变轻;
且就算真的被别人发现了,
别人也可能已经帮你把你该出的力补回来。
所以“理所当然的”,
使的劲渐渐地就越来越少。
与大家所熟悉的「#旁观者效应」相似,
工作责任在群组被分散的时候,
大家都会认为自己本身的努力对于
最终结果并不会带来什么明显的影响。
亦会认为团体工作并非个体的责任,
所以会总想着不要紧,反正别人会先采取行动的。
此外,由于评价通常只针对于
整个团体的表现而并非单独的关注。
这也便会容易产生个人付出的模糊性,
觉得没必要那么费劲心思地付出行动。
#公平理论
相对地,有一颗 “老鼠屎”,
也可能会间接产生更加多的 “老鼠屎”。
既然有人可以不那么努力付出就得到回报,
那为了达到公平性,我也会跟着一起降低付出,
大不了一起 “同归于尽”。
在疫情期间,
做 group assignment 遇上爱搭顺风车的队友可谓是是难上加难。
#那有什么诀窍能够应对free riders呢?
在没办法成立自己组员的状态下,
首先可以先尝试在大团体中再 #建立小团体。
尽量让团队人数维持在3至5人内,
这样每一位成员都能被分配到各自的重任,
提升独特性且了解自己的所担当的角色。
每个分队有 #小队长 更是能提高工作效率,
帮助在小组中制定标准和规则,
做好事先对于彼此期望的沟通。
此外,#实行个人评估也是不可以或缺的。
可以定好「internal deadline」来评估个人以及组别的进度,
让两者之间有个分界线。
认可与点出队员们个别的付出,便能提升动力,
让他们察觉到自己的努力并没白费,
对整个团队的结果也有引起一定的作用。
如果发现对方不积极参与,
可以先透过私讯来了解背后的原因所在。
当然,假如到最后还是满嘴不合理的借口或已读不回,
可以先劝谕对方,表示将会采取行动。
而最后的阶段就是直接告诉教授。
#致正在潜水的你
如果是因怕自己能力不足,连累到队友而选择偷懒的话,
请记得大家都是在学习的路上,将心比心。
团队的精髓在于彼此的努力和互补的关系。
有什么困难的话,也可以直接向队友们倾诉,
等到最后一刻才说出来的话只能造成纠纷及伤害。
#致正在为着assignment烦恼的你
我明白这段路程并不容易,
爱潜水的队友的存在让你更加地力不从心。
虽然常说:
“往另一面想的话,完成得越多,学习到得自然也越多。”
但有的时候,这并不代表你需要扛下所有,使得自己操劳过度。
累了就向身边的人倾诉你的烦恼;
勇于向教授提出现在的自身情况。
相信在职场上也是会有类似的情况。
可以说大学时的这种考验是种前菜,
让我们先尝尝一点苦头,
将来面对自由骑士们的花招也会显得从容些。
最后想说,
「我们也许无法改变别人,
但是我们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好。
愿善良的你、努力不放弃的你,
能够被看见,在未来大展宏图。」
谢谢您抽出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我是依贤,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