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当自己被极端的负面想法困住时,两个能够帮你脱离痛苦的小贴士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有经历苦难的时候。有时候这些苦难会让我们情绪崩溃,认为自己无法从痛苦种解放出来,造成情绪上的低落。更甚的是,有些人会因为这些苦难而责怪自己,看低自己。更极端的人,也会为了惩罚自己,而伤害自己。那当我们在被这些负面想法困着的时候,要如何减少这些负面想法所带给我们的困扰呢? 当我们太过于沉浸在负面想法里,我们会被负面思维越带越远,渐渐地与现实断联,难专注于当下(present) 。 – 着陆技术 (grounding technique),或称「回到“此时此刻”」, 能够把被负面思想环绕的我们拉回现实。 我们要如何使用这个技巧呢?具体方法为5-4-3-2-1的着陆技巧: 5️⃣ #列出5个你现在能看到的东西 例: 我现在看见眼前有一张很大的褐色桌子。桌子上放了五罐年饼,一瓶洗手液,两部手机和三架手提电脑。 4️⃣ #说出4种你现在能听到的声音 例:我现在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打字声,风扇转动的声音,车辆经过家的声音。 3️⃣ #感受你现在所能触碰到的3个东西 例:感受到脚趾碰到毛毯时的柔软度,手指碰到手机屏幕时的触感,后背靠到椅子时的硬度。如果没有能触碰的东西,也可以主动去摸摸自己的头发,擦擦自己的手掌。 2️⃣ #列出你现在所能嗅到的2种味道 例:铅笔的味道,笔墨的味道,食物的味道,洗手液的味道。你也可以关上眼睛,主动去呼吸周围的空气。 1️⃣ ...
中文文章

想让一个人来做咨询,首先不要把TA当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看

在中心实习的时候,有时候会接到一些电话说要帮TA的朋友/家人做预约。然后我们通常会问:你的朋友/家人知道并同意来我们的中心进行咨询吗?因为如果个案是成年人(过了18岁生日)的话,我们需要TA本身的同意才能进行咨询。(未成年的小孩也一样,因为虽然父母可以强迫孩子来做咨询,可是如果孩子本身愿意来做咨询的话,咨询过程会更加的顺利。) 很多时候,打电话来的人都有朋友/家人的同意,这样的话我们都会继续安排预约。可是有的时候,打电话来的人他们也想要知道,该如何与朋友/家人沟通,让他们同意来做咨询。 而因为通常我接到的电话都是很直接地表明,自己想要做咨询,所以这个疑问对当时刚开始实习的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但我也觉得,这个疑问其实很重要。因为如果解答了这个疑问,它或许能够帮助更多人接受咨询,甚至是不再对咨询这么的抗拒或者有比较负面的偏见。 所以今天会写下这篇文章,主要会分享可以尝试建议或说服他人来做咨询的一些方法。 在分享要如何建议/说服别人来做咨询之前,首先要让大家清楚地明白一件事: 「你不一定要“有病”才来见心理咨询师。」 虽然比起之前,现在会比较多人能够接受心理咨询,辅导之类的服务,但是还是会有人认为,我去心理咨询/辅导的话代表我有病,或者,精神有问题的人/神经病才会做心理咨询/辅导。所以抗拒做心理咨询的原因,会不会是害怕被贴上「神经病」,「有问题」的标签? 坦白说,我在中心实习快有4个月了。虽然有些来见心理咨询师的人是因为感觉焦虑,抑郁,甚至也有已经被诊断有心理疾病的个案来做咨询。 可是这其中也不乏想要咨询关于情感,人际关系相关的困扰的个案。也会有想要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心理状态的个案,更不用说有想要学习压力和情绪管理方法的个案。 像是为了做身体检查所以见医生,一个人也可以为了更了解,更好地维持或改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而见心理咨询师。 我们也可以把咨询当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甚至是睡眠,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应对相关的挑战。所以,你不一定要“有病”,才来见心理咨询师。 你可以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来见心理咨询师。 那我们要如何建议/说服朋友/家人来做心理咨询/辅导?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不要把TA当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看」。 你想让一个人来做咨询,很多时候是非常担心TA的情况,认为TA需要一些帮忙。而在传达这份担忧,想建议TA做咨询的时候,我们很常会无意间给对方一种 “我觉得你有问题”,“我觉得你不正常”的感觉。 比如说:「你每次都这样想太多,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要不要带你去见医生?」「我觉得你好像有抑郁症咧,要不要带你去做咨询治一治?」 这样的言语,很容易给人一种“自己真的是不正常吗?”的感觉,而当自己被当成一个不正常,有问题,甚至是一个病人来看待的时候,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对“接受治疗”相关的事情感到抗拒。 因为去了咨询,像是承认自己有病,有问题。而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当作一个问题来看待。 来解答 “我要怎样建议/说服TA来做咨询?”的疑问,刚才说了, #我们不要把TA当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看。但是要如何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