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反正我从小就做不好任何事情,这件事情失败也是正常的。”

相信大家都有过自卑(inferiority)或不自信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也超越不了现在的自己。那自卑的人的表现是什么呢? 自信的人和自卑的人最大的区别是在于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 自信的人会愿意面对且接受自己的缺点,甚至是大方承认自己的缺点;而自卑的人则会把自己的缺点放大来看,并且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缺点。 有些自卑的人,甚至会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自卑或缺点,反而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 自卑的人也会对别人的话语或行为特别的敏感,并且很害怕被拒绝。 比如说,当自卑的人听到身边的朋友说“我好累”,TA就会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存在让朋友感到疲惫了,是不是自己的存在不算什么。但是,其实有可能只是朋友因为没有足够的休息,真的感到累罢了。 根据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可以推动我们去变得更好,但是,过度的自卑感就会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其实自卑感和很多心理疾病都是息息相关的,例如忧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等。 那为什么我们会有自卑感呢? 【自卑感的来源】 #以前的经历导致自卑感 这里所说的以前的经历,是注重于从小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当然,长大后的经历多多少少也会让我们产生自卑感,但是自卑感最核心的来源还是来自于从小的教育环境。 很多研究显示,小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长大后的人际关系和自尊感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从小父母对孩子都很苛刻,并且在这段关系里没有建立任何的信任,其实是会导致他们长大后可能会有自卑的倾向。 举个例子,当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说:“那么小的事你都做不到,你还能做什么?”;”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棒”。从小就被灌输这样抨击的话语,会造成孩子在将来面对失败的时候,依然保持这样自卑的心态:”反正我从小就做不好任何事情,这件事情失败也是正常的。” #当理想的自己(Ideal self)和 #现实的自己(Real self)有差距 大多数的人都会希望以后的自己是个成功或完美的人,但是当我们到达了我们所谓的“以后”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当初所想的自己是有差距的,或是一直以来都是停留在原地。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两年前的我希望今天的自己可以独当一面,不需要靠家里的支持,或是跟着家里的决定。但是今天的自己依然和两年前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