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最重要的情绪管理,就是你要相信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不应该。”

一直以来,我们的身边都不缺乏否定的声音。举个例子,之前朋友曾经和我说过:“我是不是不应该一直抱怨,一直散播负能量给你。”就连我自己,也曾经一度的觉得:“我为什么就是有那么多不好的想法和情绪,是不是不应该这样?” 在大学选修心理学的时候,我学到的第一个理论就是以人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这个理论的其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无条件正向看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它是我第一个接触到的有关心理治疗的知识点,也是我从那堂课以后开始察觉到这个概念对我们人的重要性。 理论中的无条件正向看重,指的是治疗师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对个案的陈述不带任何批判性的态度。他们不持反对或者赞成的立场,仅仅只是去接纳,认同,关怀个案本身,强调的是一种无条件的接受“你本来的样子”。 后来一想,这个核心概念其实就是我们从小就一直被灌输的【尊重】。它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不存在于性别,样貌,年龄,阶级,身份等差距的因素,以平等的态度去看待各式各样存在的差异性。 允许任何想法的产生 我们都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里的独立指的不仅是我们的外在特征,更是强调了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不同的内在精神世界。 打从我们一出生开始,我们一路以来会遇到的人,成长的环境,经历的事情,都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复制。就连亲生兄弟姐妹之间也无法做到一模一样。 因此,这段独特的人生经历就会造就我们的观念,例如我们所谓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让我们对于不同的人事物持有不同的看法。 既然我们每一个人是如此的不同,所拥有的想法也因人而异,尊重在这里的含义便是允许任何人任何想法的产生。我们都可以有不同的价值排序和人生选择。 以价值排序举个例子:如果被要求在父母,伴侣,孩子,和自己当中排序哪个对你来说最重要,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生养自己的父母最重要;有些人可能觉得陪伴自己最久的伴侣最重要。 然而,不同的价值排序并无对错之分,它仅仅代表一个人很主观的从他的生活经历当中,自认为对他来说最合理及最合适的一个价值排序。 对于人生选择,这里也可以举一些不同的例子。例如,小到我们选择穿的衣着,读的书,听的音乐,大到选择我们的职业,伴侣,房产等等。作为主导自己人生剧本的主角,我们都有绝对性的选择权。 譬如说,很多人都会对女性的穿着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把穿着和犯罪相联系,可是其实穿得多,穿得少,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是我们对于美有着不同的追求。 (这里也小小的和大家分享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报道:在比利时曾经举办过一场特殊的展览:《What Were You Wearing》,展示了受害者在被伤害当天的着装,最后发现穿着与引诱他人犯罪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打破了大家总认为的“你穿那么少就活该被侵犯”这样的偏见。) 除了想法,我们也需要允许不同情绪的出现。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抗拒某些情绪的出现,内在有深深的不接纳自己脆弱的机制。 ...
中文文章

如何说服亲近的人进行心理治疗?

我觉得我的家人/朋友需要心理治疗,想帮TA安排预约,我该做些什么? 这是你可以参考的步骤,下文会进行解释: 综合图中的重点,无论个案是否成年,个案的意愿其实对于预约的安排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1. 若想要进行治疗的个案已成年(过了18岁生日),在进行心理治疗之前我们会需要个案签署一个知情同意书,以表示TA已经充分了解关于心理治疗的详情并愿意进行心理治疗。 2.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如果一个人并不想进行心理治疗,就算我们如何逼迫,威胁TA来进行心理治疗,治疗的成效也不会很高。这是因为当个案对心理治疗有抗拒的感觉时,TA会对心理师更加戒备,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困扰和情况告诉心理师,继而导致心理师无法全面地了解个案的情况,也无法给与准确的评估/诊断结果,规划适合个案的治疗方案。 如果个案没有意愿来做治疗,但是我觉得TA来见一见心理师会比较好,那我该怎么说服TA? 本文会与你分享,个案抗拒心理治疗的原因以及一些说服对方的小技巧。 ———————————————————————————————————————————- 为什么个案会抗拒心理治疗? 想要说服别人进行心理治疗前,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一个人不肯来进行心理治疗。我们这里总结几个比较常见的原因: 关于心理治疗的刻板印象 沟通时产生的抗拒感 个案自己认为没有进行心理治疗的必要 个案担心给别人知道他接受心理治疗 担心会负担不起费用 1. 关于心理治疗的刻板印象 大家都认为,去心理治疗的人都是「疯了的人」 如果想说服一个人进行心理治疗,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是什么阻止了那个人进行心理治疗。 而其中一个让大家都抗拒心理治疗的一个原因是对于心理疾病和心理治疗的「污名化」(stigmatisation)。 截止2020年为止,全球已经有接近十亿人患上心理疾病。尤其在covid-19疫情的肆虐下,被心理疾病/相关倾向困扰的人在持续增加。而在过去的10年里,心理疾病在马来西亚越来越普遍,每10个人里有3个人都会有心理层面上的困扰。而且这个数据还未包含未被诊断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