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要求自己变得完美,却忘了给自己多点关怀。

完美

你有没有面对过这样的情况?
花了很长的时间准备考试,
最后却考了不符合自己理想的成绩。
这时就会陷入了自我批判 (Self-criticism),
开始责备和怀疑自己:
“为什么我怎么努力了还是比别人差?”
“我真的很笨吧,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啊”
或者是在公司会议当中举出了自己的看法,
却被上司反驳了,
就觉得自己很愚蠢,
也后悔自己当时说出了意见。

实际上这样的自我批判让我们的自信和自尊在无形中一点一点地被瓦解掉。
渐渐地,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前就先认定自己不可能做得好,
甚至在还没开始尝试之前就选择了放弃。
但你有发现吗?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变得完美,
但这追求完美的路途却让我们伤痕累累。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学术名词 — —自我关怀 (Self-compassion),
是以一种慈悲和温和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境。
听到这里你或许会认为这是个脆弱的表现,
“这是要我可怜我自己吗?那也太惨了吧?”
实际上自我关怀是让我们以温和的态度来面对挫折,
从苛刻的批评转换成包容并接受自己脆弱的那一面。

Dr. Kristin Neff提出自我关怀中包括了三大部分:
#自我友善 (Self-kindness)
我们往往都懂得如何以温和的方法来关心别人,
但却忘了好好地善待自己。
其实在自我关怀时,
有点类似面对一位遇到困境的朋友来找你谈心事的情况,
只不过在这个自我关怀的过程中对象是你自己。
懂得如何对自己“善解人意”,
并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弱点。
举例来说,
不说 “你怎么那么差劲,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考得不理想啊!”,
而换个方式 “没关系的,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啊”。

#正念 (Mindfulness)
在面对挫折时,
比起逃避或拒绝负面情绪,
我们更应该去探讨当下的情绪,
这或许是伤心、失望、愤怒或绝望的感受。
正是因为拥有这些情绪而让我们一个不小心就开始否定和批评自己的不完美,
所以在学习正念时就能让我们正视和接受情绪,
同时找到正确的方式来排解负面情绪,
那么就不会一直陷入这个情绪的漩涡当中。

#普遍人性 (Common humanity)
相信大家在面临挫折时,
常常都会有一种“全世界就只有我最惨!我最糟糕了!”的想法,
这或许是曾经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被植入了你的思想当中,
像是觉得要是我不完美我就不值得父母的关爱,
要是我做得不好就会被朋友排挤。
但是,
其实你并不是唯一一个会面对这一切啊。
此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某个地方,
或许某个人也像你一样正在面对着同样的事情,
而同样的也和你经历一样的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完美的一面,
这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因为我们都只不过是一个平凡人啊。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家不应该努力以得到成功,
而是不应该强迫自己永远都要做得最好,
最后却满是伤痕,
那还称得上是理想中的完美吗?

学习包容自己的缺点并愿意去面对失败,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毕竟可以完美的话谁还会想要接受不完美呢?
但懂得包容自己的不完美,
懂得拥抱情绪,
给自己适当的关怀,
提醒自己其实我们也和很多人一样正在努力地面对人生中的起伏,
相信我们在人生这个旅途中也会过得更好、更自在。

其实仔细想想,
原来,不完美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啊。

我是Mandy, 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