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权力被剥夺了,我们还能真正了解自己吗?

独立思考

从小到大,
尤其是身处在亚洲国家的我们,
是否一直以来都被灌输着一个观念:
我们都应该服从长辈的指示,
而长辈,或是比我们有经验的人所说的一切就是正确的。
“我吃盐多过你吃米啦!”
这样一句话就直接地表示着我们的个人意见是不被欢迎的。
一旦你不赞同这些称之为长辈们所说的话,
就会被认为你“没有礼貌”、“没有纪律”,
这些词语是多么地重啊,
好像有着自己的意见就是一个什么样的滔天大罪似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中的教育方式。
老师们都需要根据一个“标准答案”批改考卷,
而没有回答到和这个“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就会计算为错误的答案。(默默想起了尤其SPM中的一项科目..)
但同时,
现在的考试当中却也有宣导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考题,
这不是很讽刺、又很混淆吗?
那到底我应该要根据你的标准答案,
还是其实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呢?
最重要的是,
当我们长期被灌输了填鸭式教育,
在这样压抑自主思考的情况下,
我们真的还能够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要是我们在不认同长辈的想法时提出意见,
却被告知说你这是以下犯上,
“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而这时,
要是大部分的人都认同这样的想法,
那么渐渐地每个人开始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像是个工厂复制又粘贴的想法,
我们的思考也被捆绑在框架中了。
但我们都没有发现到,
当一个人被剥夺拥有主见的权利的同时,
因为盲目地跟从他人的意见,
在这不知不觉中已经失去了了解自己的能力。
这么说是因为当一个人在独立思考时,
ta 会思考为什么 ta 会赞同或是不赞同,
而这个过程中就是发掘和牵扯到属于 ta 的价值观。
所以,
当被问起“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类似的问题时,
你发现自己很难提出自己的见解,
或许正是因为缺乏了建立独立思考和了解自己的机会。

以前的我也算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
也不自觉有什么问题。
直到上了大学,
刚开始接触心理学时,
有个讲师提出的观念让我觉得相当冲击。
她说,
心理学中的每个学派都有褒贬,
而这当中并没有绝对的答案。
作为学生的我们也不一定要认同课堂上所教的一切,
你需要学会批判思考,
所以你可以不赞同、甚至是“挑战“这些心理学理论。
这样的教育模式完全颠覆了和我以往所接受过的教育,
以前在课堂上老师说一是一,
别说会不会反驳老师所说的知识,
本来就连问“为什么”的想法都不一定有。

这个现象在我的生活当中也有另一个类似的情况。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
习惯在观看一部影片之前就到留言区看别人的意见。
当看到当中的留言让我觉得这是部“烂片”,
或不是我感兴趣的题材时,
我就很容易被影响到,即刻按下暂停键后离开。
但是,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
我们是否太过于依赖现有的资讯,
而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
无意间被这些不知是否正确的资讯牵着鼻子走呢?

这两个例子就好比在吃饭时尚未咀嚼其中,
也还没品尝到味道是美味或难吃之前,
就已经一口吞下了。
但是,那个细细品尝味道的过程,
才正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因为那是你亲自经过处理后所产生属于你自己的见解,
那才是真正的“我认为”。
要是缺乏独立思考和个人见解,
这是个可悲的事实,
因为我们选择盲目地顺从他人,
却失去了自己应该持有最纯粹的想法。

在了解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后,
我们应该学习聆听自己内心的那把声音,
别让群体的意见压抑着你去探索和释放想法的机会。
当然,当每个人都有自己意见的时候,
意见不合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时,也不要在表态自己立场时显得咄咄逼人,
免得被对方反将一军,
说你就是不礼貌啊。
而且,
不管是在有意或无意的情况下强迫他人接受你的意见,
这就等同于剥夺 ta 的自主权 (Autonomy),
对方或许会接受,
但 ta 也不一定会理解其中的原因,
这就缺乏了独立思考的建立。
或者,这个结果反而会物极则反,
对方会认为你在控制 ta 的思想,
为了摆脱成为你的傀儡,
甚至会更反抗你的立场,
最终不欢而散。

尝试以温和的态度与对方进行沟通,
哪怕是对牛弹琴,
至少你清楚知道那是你自己的立场,那是 —— “我认为”,
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想法,那是 —— “我应该”。
除此之外,
在这交流的过程中,
也要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这才能够达到沟通最佳的目的,
并充实彼此间的观点和知识。

所以,
到底你是属于盲目跟从别人的想法,
还是经过资讯处理后产生自己的见解,
抑或是把一切都置身事外,
认为自己的意见丝毫不重要呢?
或许现在该是时候好好思考,
你到底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了。

感恩你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是Mandy, 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