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在我12岁时,我认识了死亡。

我一直都觉得圣诞歌包含着某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元素。 也许是那股故意撑得很高昂的愉悦感,有点虚假,有点诡异。 终究圣诞歌还是适合在宽敞和古老的教堂里被歌颂出来, 始终逃离不了一股哀愁。 不过圣诞节是一天前的事情了。 当天是 12 月 26 号,Boxing Day。 我们即使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依然很喜欢隆重地庆祝圣诞。 顺便凑凑热闹,也十分注重那份仪式感。 小时候父母亲也很常在圣诞前夕那晚偷偷把礼物藏在我们的床底下, 而我和弟弟两位都会因为兴奋而多次差点睡不着, 害得父母必须到半夜三更才能完成他们得任务。 而隔天早上我们两位一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探讨往床底看, 看到礼物(而父母都很厉害,非常注意我们平时想要什么玩具), 就会拼了命地拆开包装,然后在客厅里跑。 往父母的房间里跑,吵醒他们,然后他们也就半微笑,半睡眼惺忪地坐着看我们闹。 那是一天前的事了。 当时 2004 ...
中文文章

你可以坚强,但不需要逞强。

“你是大人了,你应该要坚强,不要像个孩子那样爱哭了” “你是个男孩子还哭哭啼啼的,羞羞脸哦” “你不要又再无理取闹了” 这些句子束缚着我们情绪的表现, 灌输 “负面情绪就是懦弱、低EQ和不被接受” 的概念。 久而久之, 我们会抗拒接受自己有负面情绪, 或者是觉得有负面情绪的自己是个 “弱者”,无法承受生活上的挫折, 所以,我们都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感受, 穿上一层保护色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情绪。 明明就很难过, 却要装作一副 “我没事” 的样子。 这样的你,一定很累了吧? 当情绪的表现被压抑时, 这到底在是逃避,还是解决情绪呢? 当我们在压抑情绪时, 其实是在否定情绪的存在, 也无视它存在的意义。 ...
中文文章

打工,并不是一件卑微的事。

#43 不那么心理学的心理学- 你的汤米 不好意思啦,由于昨天晚上有一点意外,所以延迟至今天中午。今天我们还是聊聊关于工作的议题。 我发现到一部分的人都很喜欢说,“打工没有前途的啦,最好还是自己做生意,打自己的江山”。这也是华人一贯的想法,打工挣钱,就是为了自己做生意。 我也认同一部分的道理,因为打工可以达到最高的薪水始终有限,而自己的生意,如果成功,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 但是我也在之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出打工是很多人一生人赚钱的道路。这一次在收集了网友们的留言,好好写一篇文章分享自己对于打工的看法。 (先强调,这里不是说服你不要创业,也不是叫你一辈子打工,只是希望大家可以用更完善的心态去看打工这一件事) 先说一下,为什么我认为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打工一族,直达退休。 从市场上来说,一个公司,通常就只有几个老板,然后x10的员工,所以打工自然是占大多数和常态,创业/开公司始终是少数。 在几十年前的工作环境,创业更是少数。对比之下,现在的我们已经拥有更多方便的工具(比如可以方便我们设计的网站,方便投放广告的工具)。由于学习更加方便,一个人拥有几项技能,兼顾几个职位也不难。所以我们的工作自由度和选择也已经大幅度的提升。 出来自己创业/开公司,其实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在某个领域比别人做得更好,或是提供不一样的服务/产品。也许有些人可以误打误撞就成功。但是更多人能生存下来的,都是胆识和智慧过人。 这里不是说打工的就是胆小或是比较笨,只是选择一条较少风险和比较专的路线。我们人大多数都讨厌风险(所以会买保险),也比较喜欢做自己熟悉/擅长的事,所以打工就成了较多人的选择。 所以如果你也听了别人说创业才是王道,或是打工一辈子没有出息,那么你得先想清楚,什么叫“有出息”?而打工,赚钱,养家,买房。。。的确是很平凡,也听起来很普通,但是为什么不可以有出息? 打工并不卑微。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 接下来说说打工的心态吧! 普遍上,市场有三种工作心态: 第一种人,认为打工是浪费时间的,自己出来闯才是王道。所以不专心做工,不断地在找机会跳出来自己干。 第二种人,认为打工是重要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份简单且公平的交易。老板付钱,换取我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切的账,都算得清清楚楚。 第三种人,不管认为打工重不重要,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对自己有交代,也对自己的责任有交代。 而每一种人,都可能会成功。 第一种人,可以创业成功,但是打工通常是失败的。 第二种人,也许创业会成功,也许打工会成功。但是重点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如果这一种人选择放工后回家进修,升级自己的技能,进而利用这种优势在工作/创业上,那都可以提高成功的概率。当然如果放工后就是不断地抓紧时间玩耍,那大概率只会中规中矩吧。 ...
中文文章

有些问题不是努力就能解决的,也许他们根本不需要被解决。

#除了解决问题 #我们还剩下什么 你是一个常哭的人吗?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如果你问我, 我不是一个常哭的人, 但是是那个“常常差点要哭的人”。 每一次听我分享一些感动的事时, 我的女朋友都会“讽刺”地说: “你每次说你差点哭, 最后都没有哭出来。” 在这里, 想和你分享我人生中, 其中一个让我记忆很深的 “泪流满面”。 (写到这里,会有点尴尬, 就像个案每次哭完后都会对我说对不起一样, 我们和情绪之间还有值得认识的地方) 开始分享咯。 4年前,当我开始念临床心理学硕士的时候, 也让自己亲身自费参与了心理治疗。 当时是因为开始发现自己容易发脾气, 开始对周遭的事情没有同理心了, 也来自于对父母的关系的担心, ...
中文文章

我已经接近30岁了,想要改变会不会已经太晚了?

1. 我曾经很狂妄。 不是故意的,而是出自于年少无知,所以很单纯地认为很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是这样的… 在我 8-9 岁时,我的世界一度变了。 当时忘了是从哪里得到这个资讯的, 但我得知有一个非常大的陨石正依循它的轨迹朝着地球快速冲来, 在十年以内便会接近地球的地心引力范围内, 然后和地球撞击,产生仅次于远古恐龙时代大型绝种事件一样大的冲击力, 百万年以来的大灭绝现象。 就这样,地球上大部分生命静悄悄地在浩大的宇宙当中销声匿迹。 (这应该是哪个阴谋论网页传的消息,尤其是那些拼命散播末日预言的网站和部落格。 当时我超信的,加上爸爸也不断地加油添醋,在我问起他这件事时一直夸大就是了,搞得我也分不清真假了。 说到我爸。还记得一次在向我和我弟弟讲西游记的故事时,因为他也不是很记得了,加上他也很累,所以不知不觉地,孙悟空开始和外星人打架。讲着讲着,也睡着了,必须我们两个把他叫醒,他才起身回房睡觉。) 当时的我,为了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便立志成为一个科学家。 我的计划其实还蛮完善的(对一个 8 岁者来说)。 那就是发明一个小型原子弹,然后向那个陨石发射。 是的,看似简单,其实巧妙。 因为我必须发明这个不会危及地球,但又拥有足以破坏一颗陨石的威力的炸弹。 ...
中文文章

独立思考的权力被剥夺了,我们还能真正了解自己吗?

从小到大, 尤其是身处在亚洲国家的我们, 是否一直以来都被灌输着一个观念: 我们都应该服从长辈的指示, 而长辈,或是比我们有经验的人所说的一切就是正确的。 “我吃盐多过你吃米啦!” 这样一句话就直接地表示着我们的个人意见是不被欢迎的。 一旦你不赞同这些称之为长辈们所说的话, 就会被认为你“没有礼貌”、“没有纪律”, 这些词语是多么地重啊, 好像有着自己的意见就是一个什么样的滔天大罪似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中的教育方式。 老师们都需要根据一个“标准答案”批改考卷, 而没有回答到和这个“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的就会计算为错误的答案。(默默想起了尤其SPM中的一项科目..) 但同时, 现在的考试当中却也有宣导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考题, 这不是很讽刺、又很混淆吗? 那到底我应该要根据你的标准答案, 还是其实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呢? 最重要的是, 当我们长期被灌输了填鸭式教育, 在这样压抑自主思考的情况下, 我们真的还能够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
中文文章

我们最终是否会变成我们最讨厌的那个人呢?

如果时光倒流, 回到五年前, 你还认识五年前的自己吗? 五年前的自己, 和现在的你 最近看了一部在Netflix 上架的短片, “The Social Dilemma “, 很有意思,非常推荐大家看。 它揭发了社交媒体: Facebook, Google 等, 如何透过演算法和心理学对行为的掌握, 让我们对社交媒体产生“瘾”,到机不离手。 其实我在过去也写过类似的文章: “我们是否变成了手机里的那只老鼠” 文章传送门在这里:https://www.facebook.com/…/a.20143875…/3370911639620215/ “The Social ...
中文文章

当我们再叹气生活没有选择的时候,无助感也将主宰我们的生活。

今天来分享一个我最近观察到的现象, 说到我国政治,每个人都垂头丧气, 问一问身边的沙巴人, 你有投票吗? 常常会听到的就是, “投什么投?投了还不是一样?” “管他是谁做,天下乌鸦一样黑” “我的票又能改变什么呢?差我一票不差。” 浓浓的无助感和无力感。 (当然这个是人类绝对正常的情绪反应) 我们偶尔都会觉得无助的时候, 尤其当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结果的时候, 或是认定了自己的行为是无效无用的。 为什么今天要说这个呢? 因为忧郁症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无助感】。 而这些无助的感觉很多时候是我们从很多经历“学习”起来的。 心理学家 Martin Seligman 称它为习得性的无助感, 用人话就是,就是当我们在不断的暴露在无法控制的情形下, 我们会变得容易放弃,逃避,甚至到绝望。 Martin ...
中文文章

所有的付出会在不远的一天有所回报。

距离上一个实习期已经超过一年了, 可是那时候的感受和经历都还历历在目。 其实一直很想把自己的上一个实习期的感受写出来, 但因为种种原因 (包挂我的拖延症), 还有我觉得自己当下的感受或许旁人会很难了解, 我就把这个想法搁在一旁了。 后来在上星期我再次在中心跟大家提起这件事, 庭锋就建议我说, 不如你把当下的感受写下啦, 做个记录分享给大家。 其实打从一开始我就想选择专注于儿童这个区域, 因为我特别喜欢与小孩相处, 但是这一次我想要挑战自己, 所以最终选择了 #特殊儿童 这个区域。 由于这次的实习是必修科, 无论如何都必须找到一个能实习的机会。 整个寻求机会的过程并不容易, 可以说是处处碰钉。 得到了4次面试的机会, 后来也被拒绝了几回, 还有许许多多的邮件被石沉大海, 到最后被一间 #特殊儿童治疗中心 录取。 ...
中文文章

你觉得ta只不过是情绪化,到底是你觉得,还是ta真的是如此呢?

早前我在路途中看到一辆驾驶学院使用的车辆, 由于那缓慢的速度让我不得已地转换车道, 经过那一辆学徒开着大概只有20km/h前进的车。 在那瞬间,我的脑海中突然联想到以前学车的画面。 从以前连自动挡档位都看不懂的我, 变成现在也快有将近四年的驾驶经验。 虽然在驾驶上还不至于十分熟练, 但至少对于现在的我来说, 驾车已经是一个很自然的行为, 甚至变成了一种自动模式。 相信大家在面子书上也不少看到关于parking的教学影片, 当时我看到类似影片时, 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哎呀驾车久了之后就自然会懂的啦”, 可是讽刺的是, 以前还不会驾车的我也曾经认真地看着这些影片, 就连那本厚厚的学车手册里的内容也翻过无数次。 (虽然以我的经验来说, 这一切对于我后来的驾驶都起不了太大的帮助。) 这个情景让我顿时陷入思考中。 很多时候, 当面对着他人询问我们已经相当熟悉的领域时, 会觉得无法理解,或容易感到烦躁。 以一个最经典的例子来解释, ...

Posts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