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
恰恰相反,你的人生由无数个“解决过的问题”堆叠起来:资产配置、业务转折、团队任命、孩子学校、家族事务、哪怕航班延误,也能几通电话把所有人安顿好。
外界看见的是效率与掌控。只有你知道,速度久了,身体会忘记如何慢下来。
有时候,晚上十一点手机还在亮。消息一条接一条,你并不讨厌这些事,它们甚至让你感到安心:我还在掌控中。可当房间安静下来,脑子却像高速路口,绕不过去。你试着闭眼,耳边是一种细微的嗡鸣——像发动机还没完全熄火。
你对自己说:再撑一下。
第二天醒来,又能继续扛。只是,耐心被稀释了。和伴侣说话更短、孩子的情绪更吵、团队的小失误更刺耳。你不想发火,也不想控制一切;你只是很难停。
也许你会这样对自己说
- “我不是情绪化的人,我只是把风险想清楚。”
- “我已经尽量放手了,但总有人会掉链子。”
- “休息这件事,等这段忙完再说。”
- “别人靠我,这是一种责任,也是我选择的生活。”
这些话并没有错。它们只是在保护你——保护你不要崩塌,不要失去那份你引以为傲的可靠。但当保护层越来越厚,你自己的感受会被隔在外面:疲惫、担心、孤单、甚至偶尔觉得“不被理解”。
你很清楚要怎么带一个团队走得更远,却不一定还记得:什么样的节奏,能让你自己走得更久。
我们看见的,并不是“问题清单”
在咨询室里,我们不会急着给你“该做什么”的步骤。
我们更在意:这份长期的高速运转,是怎么一点点炼成的。
也许来自童年很早的自我要求:不能掉链子;
也许来自家族叙事:我们家的人,就是要顶住;
也许来自位置:当所有人把你当作“最后一关”,你很难允许自己放下;
也许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你本来就能做得比大多数人更好,而世界也不断奖励你这种“再多一点”的努力。
当这些线索一根根被捡起、放在你面前,你会发现:不是你太强迫,而是你的生活让“强迫”看起来最安全。这不是性格缺陷,也不是需要被“修好”的你;它更像是一套长期有效、但现在开始累赘的保护机制。
你带来什么,我们就从那里开始
你可以带着“控制不住想亲力亲为”的故事来;
也可以带着“对休息有愧疚”的感受来;
可以谈“别人说我很严苛,可我只是担心”,
也可以谈“我不想一回家就沉默,但我不知道怎么说起”。
我们不会催你给答案。你不需要在这里表现得强大。
你可以慢一点;你甚至可以不知道。
我们会一起把节奏降下来,把声音分开——哪一部分是任务的声音、哪一部分是恐惧的声音、哪一部分才是你的需要。很多时候,当真实的需要被说出来,“控制”自然会松一点点。不是松到零,而是松到足以呼吸。
你可能在意的这几件事
- 时间与节奏:你不必每周都来。很多高压工作者一开始会选择每两周一次,等生活稍稳,再决定频率。
- 隐私:你的身份、企业、家族,都会被妥善保密。我们会在第一次会谈清楚说明法律上的少数例外,并与你共同设定边界。
- 内容:咨询并不只是“情绪聊天”。当你准备好了,我们也会一起梳理关系、角色与节律——但节奏由你决定。
- 线上或到院:若你常出差,线上也可以是稳定的选择。重要的是:你能在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里,做回自己。
如果你读到这里,还不想“做点什么”
也没关系。
你可以先把这些问题留在心里,等你准备好的时候再说:
- 什么时候你最像在“演自己”?
- 什么时候你最像“就是你”?
- 过去一年里,哪一次短暂的安静,让你真正恢复过?
- 如果没有任何期待要对付,你想把一个周末,完全交给什么?
你可以把答案写在手机备忘里;当你愿意,我们在咨询室里继续聊。
当你准备好,我们在这里
第一次会谈大约 90 分钟。它不是考试,也不是把你“修理好”的工具课。
它更像是一次认真倾听的停靠:把你长久以来用来保护自己的方式好好看一遍,确认哪些仍然需要,哪些可以先放下,只放下一点点也可以。
如果你愿意,就从这里开始:
WhatsApp / 电话:+60 11-3344 5270
或在你方便的时候预约一次初次会谈(到院/线上皆可)。
你已经证明你能把许多事做得很好。
在这里,我们只想陪你,让“很好”的你,也能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