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月入RM25,000其实和月入RM3,000有一样的烦恼?

月入 (1)

#44 不那么心理学的心理学 – 你的汤米

月入RM 25,000其实和月入RM 3,000 有一样的烦恼?

不知道最近大家有没有读到一篇很火的文章,说月入25万台币的人面对的烦恼(马币大约是3万6千,但是方便阅读,就当作是2万5千好了),其实和月入3万台币一样。所以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赚多少,而最重要的是开心。

这篇文章也迅速的获得超过2万个赞,当然也有少数的人表示不赞同。

现实生活中,月入RM 25,000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就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会儿。如果今天我也月入 RM 25,000,我还会面对一样的烦恼吗?

我相信有一部分的确是一样的,比如说:工作上的压力,一样嫌钱不够用。(抱歉,我的确是想不出更多一样的烦恼)

就让我说说不一样的部分吧:

1. 我可以更自由选择不同的东西,比如要去哪一个国家旅行
2. 我可以有更多时间去专注享受。如果不是特别抠的人,生活上大部分的东西都不用去考虑(比如说上Shopee买东西也要等免费运输的折扣),可以专注在于享受买回来的东西
3. 生活上有更少的压力。大家要记得,之前的文章是在和 RM 3,000 的人做对比。我可以选择更好的房子,供房子的时候不需要太过压力。我也可以选择更加舒服的车(如果是 RM 3,000,我相信是不可能又买房,又供车的)
4. 我可以让亲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5. 我可以让亲人看更好的医生,护理师,甚至是享受按摩师

工作赚钱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要,甚至是生命中前五重要的事。要不然我们也不会花生命中如此多时间去赚钱。

这里也许有人会说,“你以为赚 RM 25,000 很容易啊?压力很大的啊!”

但是赚RM 25,000 的压力就一定比赚 RM 3,000更大吗?读心理学的我们,知道压力是一个主观的感受。我们非常难和别人比较谁的压力比较大。(但是我知道当生活和工作都有压力时,肯定会比工作单方面的压力更大)

个人立场,我是非常鼓励赚钱,只要手法正当,赚钱是一项很好的任务。只要你的产出值和你的收入成平等,你就是这个经济体里的一个有效的齿轮。而认真想办法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产出值,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值得赞赏的事。

但是赚钱中有一个很不好的概念,那就是:我要快速赚大钱!

今年月入RM 3,000,就想着明年要赚 RM 6,000,大后年就 RM 10,000。这样在三十岁的时候,我就可以达到月入 RM 25,000。。。

客观来说,快速赚大钱,对常人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就算是投资股票,或是买到对的金融产品,你也需要时间来让复利效应产生作用。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捷径。而捷径往往不会让你更快的达到你的目的地。

我还记得我的数学老师曾经和我们说过:shortcut will only cut you short.

因为要短期赚大钱,有些人会选择快速换工,而有时候会换到一个更加糟糕的工作环境。

而有些人会选择做两份工。当然做两份工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第二份工,和你的长期目标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那你其实就正在浪费可以用来提升自己价值的宝贵时间。

而有些人可能会选择更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往往都显示着更高的回报。但是更多人只是看到更高的回报,而忘记了自身必须承担的高风险。

读到这里的读者,可能会想,“咦,我们不是要讨论两个不同薪水带来的压力和烦恼吗?” 为什么会扯到这里?

因为如果我们选择走捷径,往往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烦恼(因为变数太大)。而如果专注提成自己的技能,进而赚回来的钱,这个烦恼相对下会更少(因为你已经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方程式)。

有读过原文的读者,也许还记得那篇文章的最后提到令他快乐的东西是什么。

是上一次和朋友家人,一起在家庆生吹蜡烛的時候。
是上一次和喜歡的人牽手在台北散步6个小時的時候。

但是赚 RM 25,000 也可以体验这些快乐啊!这本身就是两件不同的事。我们可以体验不用金钱换回来的快乐,但是我们也同时可以赚更多钱。

帮家人庆生,可以不可以同时买个好的包包一起送给妈妈?
和喜欢的人散步六个小时后,可以不可以吃个很棒的点心?

赚更多的钱,不会影响我们享受这些东西。但是错误的赚钱观念,的确会让我们陷入迷失自我的漩涡。所以不是不要 “赚更多的钱”,而是学会 “更好的自我护理,更好的理财观念。”

他的文章里也提到这个点:“人無法為錢而活的,錢只是過程,是讓你快樂的其中之一個媒介。”

如果有人因此而理解为:“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这就错了。

的确,钱只是过程,但是快乐也只是过程。

快乐从来就不是目的地。快乐不是用来追求的。

你并不是因为要快乐,所以你才热爱生活,你才热爱你所做的东西。
而是因为你热爱生活,你热爱你现在正在做的东西,所以你因此而快乐。

而许多人终究一身追寻快乐,到后来才发现,快乐从没离开过,他们只是理解错了这个次序。

MY心理学,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