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我一下很难咩?

(Jesslyn) Canva Article 5

我们从小就学会了奖励和惩罚,
如果做对一件事了,我们会得到奖赏;
如果做错一件事了,我们会得到惩罚。
也正因为如此,
大家都希望能够时常得到奖赏,
因为伴随奖赏而来的往往是对我们的称赞,
而称赞会间接地影响了我们的自信心。

小时候的我们,
世界观全全被父母影响:
如果父母称赞我们,我们会认为我们是优秀的;
如果父母批评我们,我们会认为我们是失败的,
所以啊,父母的一言一语真的可以大大地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啊!

可惜,
我们处在一个不善于表达称赞的社会,
你是否也尝试过想要从父母身上得到一点称赞,
相反的却得到一句“你可以更好”?

小曦是一位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
新派回来的考卷得到98分(剩下的2分是一题比较难的题目),
已经是比上一回的考试进步了好几分了。
老师让她回去和妈妈报告说自己这一次表现得很棒,
小曦的回应却是“妈妈一定问我为什么少了2分”。
久而久之小曦有了一种“我永远都不够好”的想法。

#人类的大脑往往会趋向负面的事情思考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原始时代的祖先,
需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以确保自己的安危,
避免自己成为入侵者的目标,
避免自己成为野兽的下一餐。

人类在被侵袭的时候大脑会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Cortisol),
告诉我们“危险即将来临,赶紧做准备或逃离现场”,
我们称之为“战逃反应” (Fight-or-Flight response)。

所以换句话说,
皮质醇会促使我们更趋向于重视负面的事情,
以保全自己的安危。

而在现今生活,
这种长期活在高度警觉的状态已经不太符合我们的生活,
我们不再需要时时刻刻为自己的安危感到担心。
但是由于咱们脑袋的构造非常“喜欢”皮质醇,
因此比起正面的事情,
我们会给予负面的事情更多的重视。

因此你应该会发现,
一件令你开心的事情vs一件令你伤心的事情,
我们往往会更记得使我们伤心的事情,
且我们陷入“伤心状态”的时限往往长于陷入“开心状态”的期限。

再回来小曦的故事,
也许小曦的妈妈希望女儿可以一直都很优越吧?
所以与其注重于小曦成功考得的那98分,
妈妈更加注意了小曦没有得到的区区2分。
所以一直push小曦追求更“厉害”的成绩。

但是,
再优秀的人,
也有需要被称赞的时候。
所以必要的时候,不要吝啬你对他人的赞美👍

别人的一言一句的确可以大大的影响我们的情绪。
我们不能够非常自由地控制我们想体验的情绪,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就比如,
我这次的期末考试考得不好,
我一定会伤心。
我不能,也不应该控制自己说“不要伤心”,
但是我能够改变我的思维模式:
我考得不好已经是事实,
但是我可以从这次的经验理了解到自己有什么是做不好的,
下次加把劲,
我一定可以再考取好成绩。

切记这与“过于乐观面对事情”(rose-tinted glasses)不太一样,
我没有忽略我考不好的事实,
我选择接受它,
并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使自己未来可以考得令自己更加满意的成绩。

如果你经历了和小曦一样的事情怎么办?
我们不能够迫使他人给予自己称赞,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也许别人会认为我还不够好,
但只有你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能力。
你已经靠自己的努力考取98分了,
也许你以后可以再努力努力让自己考取100分,
但你还是值得被称赞,
因为你努力了且结果很棒👍

千万别因为一些小问题或者错误,
忽略了自己好不容易积累的成就感。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后才值得被称赞,
就像现今很多人多认为有车有房才是成功人士,
才值得被称赞。
但不是的。
当你完成了生活中所谓“琐碎事情”,
你也可以小小的称赞自己。

就比如你习惯性熬夜但是想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
你可以为自己设下小目标(ex:11点前我一定要在床上了),
只要自己达到这个小目标,
你就值得被称赞,
因为相信大家都知道,
早睡早起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情。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之说
你认为好的东西,
在别人的眼里也许就一般般;
相反的,
你认为一般般的事情,
别人可能对它赞赏有加。

所以很多事情只要换一个角度思考或看待,
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赞赏他人,
就是嘴皮子一下子的功夫。
与其一直关注他人的缺点,
不妨也多关注关注他人的优点。

同时,
不要忘记也称赞自己的小成就。

那你今天称赞自己了吗?

谢谢您抽出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我是Jesslyn,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