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太没意思了,还不如活在虚幻世界里快乐。

163949133_4022296421148397_7999244714784719558_n

#实习生008的第一篇文章你不来支持一下吗嘻嘻

好吧,我们先来做个心理实验:

想象一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你所有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都会被没收。你不能上网,也不能玩游戏。请深刻地体会以下,你的感受会是怎样呢?

会不会感到焦虑不安,心情烦躁,无法集中精神做事呢?
会不会想尽办法拿回你的电子产品呢?

你知道吗,当药物上瘾者无法得到药物供应时,他们的反应也类似如此哦!
其实啊,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对一些事物上瘾了,只不过当这些行为已普遍化,我们就不觉得这是问题而已。

到底怎样才算是 “上瘾“ 呢?如果要详细的诊断,会考虑到很多条件,但我认为其中几个重要的特点,包括:
• 生理/心理上的依赖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 没有它时会感到很不适 (Withdrawal)
• 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和碰它 (Sense of losing control)
• 生活开始受到影响 (Life functions affected)

看看这些特点,再看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如果没有工作,你能一天不碰手机吗?
忘了带手机出门,你会很焦虑,做不了事吗?
晚上明明就很累了,但还是想刷一刷Instagram或Youtube,怎知一刷就几个小时,第二天又因睡眠不足而埋怨自己。
会不会,我们也在上瘾的边缘而已呢?

有一年,我到一个为期三个星期的生活营去当辅导员,学生都是14到17岁的青少年,而其中的一个规矩,就是要没收手机,好让学生能完全专心。我在想,这些孩子平常都机不离手,这下可这么活呀!在没收手机时,他们的确是很不情愿。但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并没有太多 “withdrawal” 反应,倒是在生活营里过得蛮开心的,结束时还依依不舍,期待着明年再来参加。
换作是平时在家里,要没收他们的手机,一天都熬不过了,怎么到了这里,竟然一下就能 “戒“ 掉手机瘾呢?你说是因为强制性吗?我觉得不然。要不父母也可强制地没收手机啊!

我想,关键是在他们的生活环境。因为这里有他们的朋友,有陪伴与交流,每一天都很充实。在这里,他们不会感受到心灵空虚,也就不需要依赖手机寻求慰藉。

有位心理学教授,Bruce Alexander做了一项著名的 “老鼠乐园“ 实验。在过去的实验中,实验者都把老鼠单独放在一个空笼子里,里面有两个罐子,一个装着白开水,另一个则装着带有吗啡的水。毫无意外地,老鼠很快就对吗啡上瘾了,一直喝吗啡水,直到过量而死。

而Alexander把老鼠分为两批,一批如以往那样单独放入装有白开水和吗啡水的笼子里;另一批则被放入一个精心打造的 ”老鼠乐园“。这里的空间明亮宽敞,里头除了白开水和吗啡水,还有许多食物,滚轮,最重要的,还有很多的伙伴。在这里,老鼠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交配生子。

读到这里,你也应该猜到实验结果了吧!

果然,单独在笼子里的老鼠依然对吗啡上瘾,而乐园里的老鼠呢,大多都选择喝白开水而不是吗啡水。或许,当肉体和社交的需要都被满足后,它们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就不再需要依靠吗啡来填补空虚了。

从这项实验的结果,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上瘾不只是药物的作用,也是环境的产物。无论是动物或人类,当心理的需求无法被满足,心灵空虚孤单时,就更容易上瘾。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想要与身边的人和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做连结:
我们建立家庭、友情、和爱情;
我们寻求工作上的成就、信仰、和兴趣爱好。
当这些心理需求被满足了,我们才会感觉到生活的意义。

但对于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人,他们只好从其他事物寻找连结和归属感。
比如酒精和药物;
比如赌博和纵欲;
比如虚拟的游戏和网络世界。

既然现实的世界这么没意思,还不如活在虚幻的完美世界里。只有在那里,他们才觉得自己可以活下去。这是个死循环:他们越沉溺在虚幻的世界,就越与现实脱节,越无法融入社会,只能把生命寄托在上瘾的事物。

我看过一个叫《网瘾》的纪录片,是关于中国一所帮助青少年 “戒“ 网瘾的中心。当父母对沉迷网络世界的孩子束手无策时,就强行把他们送入中心,以军校的方式管制,并且完全切断网络的使用。孩子们不明白,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归属,就到网络上寻找慰藉,怎么就错了,以至于要遭受这样的惩罚。

他们被强迫戒掉网瘾,却没人告诉他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意义的,是值得追求的。父母被暂时安抚,却没人教导他们,要如何与孩子沟通,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的 “治疗”,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源,终究是徒劳。

是什么让人对某些事物上瘾?
是药物吗?
是手机吗?
是网络吗?
我想,都不是。

是心灵的孤单和空虚,
是社会的冷漠,
是对生活的害怕与逃避。
而这,也是解决上瘾问题的关键。

要让一个人停止走旧的路,不是靠堵死这条路,而是建一条新的、更宽敞、更明亮的路。同样的,要帮助上瘾的人,不能单靠戒掉这些事物,而是要协助他们重新与社会连接,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当有一天他们感觉到这世界似乎还蛮有趣的,
还有值得自己珍惜的人,
还有自己能发挥的价值,
那要脱离上瘾的事物,似乎就不再那么困难了。

最后,我想分享在Ted Talk里听过的一句话:
“The opposite of addiction is not sobriety; The opposite of addiction is connection.”
(与上瘾相对的不是戒断,而是联系。)

愿我们都能在生命中,建立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联系。

感恩你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是Hui Ying, 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