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难道手机才是你们的孩子吗?

5-thursday post

一直以来都想要抨击这些利用手机或平板 喂养自己孩子的父母,

以及那些只顾着自己玩手机、而忽视孩子的父母。

但很抱歉,我没有勇气直接拍他们肩膀 跟他们说这一番。

想必说了后,后续一定有许多麻烦,索性选择在这里写文章宣导一下。

或许透过不同传达媒介,比起当场当面说,可能用读文章的方式 较为众人所接纳(吧?

 

我可以理解现代父母的忙碌,

希望工作后或假日有更多的时间 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因此想找到最快控制孩子的有效方法。

但不代表你们就有权利去抹杀了孩子想跟你共处的权益,

就不能因此忽视孩子、错失了给予正确教育的时刻。

 

为了减少麻烦、贪方便,而使用电子产品去控制你的孩子。

在餐厅、在家里,真的不难看见,或我应该说真的是 随处可见。

看到这种场景,我真的会内心为孩子感到难过、难受。

请大家回想,我们过去长大的日子里,没有手机网路的日子里,

是多开心地玩耍,跑这里跑那里、到处搞破坏,

即便被骂被指责也没关系,因为这就是身为孩子该学习的时刻,

父母也愿意去说、愿意去教导,甚至陪伴我们。

 

而反观现在的情况,孩子跌倒的那刹那,父母还在手机的世界里,还未回过神来。

孩子在争抢玩具、闹翻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在干嘛呢?

仍沉浸在网路里,等回过头也不花时间去理清事情,而是随意教训一番。

无论谁对谁错,先骂就对了;无论怎样,骂最大的没让小的就对了。

除了上述情形,更糟糕的是 全家人手一机,就连年仅两岁的小孩也全神贯注在平板的动画世界里。

孩子哭闹,给手机、孩子吃饭,给手机、孩子干扰你们,又是给手机。

 

先不谈电子产品、辐射等对一位才两岁大的孩子生理上的伤害;

就心理层面来说,从刚出生,还是婴儿期的孩子便会与照顾者 (caregiver) 产生依附关系 (attachment) ,

这段依恋关系不止影响我们与照顾者的互动,更影响着我们长大后对人际关系的诠释。

在早期与父母间关系模式,我们是否能从关系得到回应性及可用性(当我们难过,是否能得到即时安慰)对往后与朋友、亲密关系的相处态度有着重大影响。

除此之外,父母的教养风格 (parenting style) 亦影响着孩子往后发展。

而常使用手机喂养孩子的父母,其教养风格倾向于忽视型 (uninvolved):没有温暖和控制。父母避免和孩子共处、无情感联结,只提供基本需求 及 放纵型 (permissive):给予温暖但较少控制。父母接受大部分孩子行为、较少教育孩子。

 

受以上两种教育方式的孩子,其一少了来自父母关怀,其二少了管制及束缚,

在社会及人际关系上或会遇到一些难题,

比如因自我中心而遭同侪拒绝、对亲密关系态度较为冷漠等。

 

曾在脸书看到一位中国小孩演讲,和父母倾诉自己多么想得到父母亲的关怀。

每每看着父母在手机里花费的时间比自己身上还来得更长,

自己却被冷落在一旁,那心情真的不是滋味。

明明是一家人,明明是自己的父母,却没办法得到父母温暖的关怀。

虽然说让孩子看语言类影片,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特别是他们在模仿阶段的高峰期,却也不能忽视了他们在影片外的世界,

他们除了需要学习如何说话,更需要去学习如何与他人实际进行相处及沟通。

 

身为父母的你,可以好好去思考,

当自己决定把孩子生下的那一刻,你想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生活吗?

除了物质上的享受,你努力赚钱给他们买吃的、买穿的、住的、用的外,

请不要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身为人,都渴望他人的爱与关怀,我也一样、你也一样,自然孩子也是一样。

 

感恩你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是倩雯, 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心理治疗预约: https://bit.ly/mypsychregform

IG 好好看:www.instagram.com/mypsychology.my

免费心理健康测试:

联络我们:http://wasap.my/+601133445270

追踪我们的英文脸书:http://www.facebook.com/mypsychologychannel

#心理学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师 #线上治疗 #线上心理治疗

#selflove #selfimprovement #selfmotivation #selfdiscovery #mypsychology #psychology #psychologist #clinicalpsychology #clinicalpsychologist #psychotherapy #psychotherapist #onlinetherapy #onlinetherap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