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自杀的人想要结束的是生命?” “想要自杀的人其实想要结束的是痛苦,而不是生命?”。面对关于自杀的种种说法,不能否认的是这个课题在我们的周遭处处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全世界每年有大约800 000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人选择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自杀率也逐年在提升,成为了大众关注的问题。面对种种迷思,我们写了这篇文章,邀请你和我们一起认识关于生命的这个重要课题。
想自杀的人都有心理/精神疾病?
每个人都存在着自杀的风险,不分性别、年龄和种族,尤其16岁至24岁的青少年和65岁以上的人士属于高风险人群。与自杀倾向相关的因素有很多,而 忧郁症只是其中之一。
危机,压力事件, 冲动,过去的自杀尝试行为
当一个人处于危机或面对压力事件时(例如经济问题、关系破裂、家庭暴力、吸毒、灾难、疾病等),高压的情况下会使得他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降,而有机会引起自杀倾向。
当然也许要考量其他的因素包括:个人的冲动性(impulsivity), 无助感 (helplessness)、绝望 (hopelessness) 与 孤立感 (alone) 都与自杀行为也有密切的关系。若个人在过去曾经有自杀尝试 (suicidal attempt)的经验,也会提高该者的自杀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报道和自杀行为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媒体对于自杀行为带来感性报道(包括运用渲染夸大之词,详细报道自杀行为),也会有机会诱发其他的自杀模仿行为(imitation)。因此媒体工作者在这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建议客观报道和提供求助机构讯息。
由于自杀的念头与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个人的心理疾病方面需由专业人士的诊断,不可妄自猜测。
说要自杀的人只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是不会尝试自杀的?
当人们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难以忍受和无可逃避的疼痛时,自杀成了唯一结束痛苦的管道。很多人对于自杀有误解,认为那些有自杀念头的人会对于他们的自杀想法保密。由于对于生存的本能,其实许多有自杀倾向的人通常会发出一些求助讯号。
他们多数并不是要哗众取宠,而是希望有人能接受到他们所发出的求助讯息,希望通过声称自杀来试探身边的人的反应,以及是否能够从身边得到帮助。同时,他们也希望能把自己难以忍受的强烈情绪痛苦传达出去。
当有人愿意鼓起勇气告诉我们他的自杀念头,我们就应该认真看待这个求助信号。当身边的人无法接收到他们的求助呐喊,无法帮助他们舒缓痛苦时,讯号可能就会有风险转换成计划或者是行为了。
自杀是没有预警 (warning sign) 的?
许多有自杀倾向的人在自杀前都向身边的人发出各种求助讯号,以下为常见的表现:
- 情绪表达:剧烈的情绪波动 (例如:抑郁、绝望、孤独、无助、内疚等) 或者突然的性格改变。认为自己没有生活价值,厌恶自己。严重抑郁后突然情绪好转并不代表自杀的可能性已消失,很可能是他们终于做出了“结束生命的决定”,而不在生死之间挣扎,情绪方面突然好转更需要高度的关注。
- 言语表达:感到绝望的人会谈论难以忍受的痛苦,对于黯淡的未来并不再抱有任何期待,例如:“活着太痛苦了,我坚持不下去了”,“我希望我没有出生”等。以严肃或开玩笑的方式,谈论着死亡、杀害或伤害自己的念头、自杀计划等。与身边的人告别。
- 行为表现: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寻找可能用于自杀企图的东西 (例如:安眠药、利器等)、自残行为、安排后事 (准备遗书和遗物) 、自我封闭、拒绝社会活动、突然转换宗教/对宗教有兴趣、极端冲动行为 (例如:滥用药物、酗酒等)。
- 生理表现:食欲、身体健康问题,睡眠问题。
自杀只是一时冲动,当情绪好转了就不会尝试自杀了?
自杀不是一时的冲动,多数是计划已久,并持续数个月。自杀通常有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杀意念 (suicidal ideation);第二阶段: 计划 (plan) 和 第三阶段: 决定 (decision)。
第一阶段: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
当人们经历了无可避免、无法忍受的痛苦,有的人会持续地心情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认为自己是别人的负担而产生极端的内疚和自卑。在这个阶段,他们会产生消极的想法,例如:“如果结束了生命我的痛苦也会结束了”,“没有我,就不用再麻烦别人了”等。逐渐的,自杀的念头产生了,但未开始制定计划。通常在这个阶段,对于死亡的恐惧远大于实践死亡的想法。
第二阶段:计划(plan)
有的人无法承受痛苦,未产生死亡的念头,也许会通过自残(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来舒缓自己的精神痛苦。(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一个有自残倾向的人都有自杀的念头,可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然而,有的人开始把自己 “不想活的想法” 转化为 “制定具体的自杀计划”。研究发现,一个有自杀倾向却没有实体计划的人,自杀的风险有15%;然而,当有自杀倾向的人有了完整的计划,他们企图自杀的可能性则高达55%。
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在制定计划时,会寻找有关自杀的方法和做准备。通常在这个阶段,他们内心十分纠结,一方面想要努力活下去,一方面无法再承受更多的痛苦,于是不断在死于不死之间徘徊。
有的人选择不说,有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讨论死亡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选择不与身边的人讨论死亡的念头,会保密他们自杀的想法。因此,他们会突然与身边亲近的人断绝关系,疏远身边的人。然而,有的人会通过语言来传递他们有意伤害自己的讯息。在对话中,有的人会选择严肃地讨论死亡的话题,有些人则以开玩笑的形式重复提起自杀的字眼,表达他们的绝望和无助感。即使不是直接地提起死亡/自杀念头,例如 “我走后不要感到抱歉”,“这个世界没有值得我留恋的东西 。” 这些都是他们在无声地求助。他们希望透过向周围的人透露自杀的念头,来试探是否有人在乎自己,是否有人愿意帮助自己结束痛苦。
第三个阶段:决定(decision)
当有自杀倾向的人一旦做了决定选择结束生命,他们的冲突与矛盾将会消失。这个阶段,他们从极度绝望和沮丧突然变得情绪平静,甚至轻松愉快,是因为他们做了最终决定不再纠结了,那就是决定通过死亡来结束痛苦。这时候,他们表面看起来就回到正常一样,很多人因此错过了危险讯号,才导致有常听到的 “这段时间他都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自杀了? ”。通常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尝试自杀或者自杀。
因此,当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突然之间情绪好转时,看似日常生活恢复正常,这并不代表自杀的可能性降低。旁人应该更进一步的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在旁提供支持,以减少遗憾发生的可能。
讨论自杀是禁忌,会增加自杀的念头?
很多人认为讨论自杀是禁忌,因为会引发当事人的自杀念头和提高自杀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很多时候,当事人的自杀念头早已经存在,而并非是由我们与他的讨论而埋下的念头。同时,若能与当事人冷静的讨论死亡与自杀,反而能让对方有被理解的感觉,能够帮忙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及时帮助他们坦然地面对问题,以提高寻求解决问题的机会。
不是只有专家才能预防自杀?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帮助身边处于情绪危机的人。当我们在所关心的人身上发现了了自杀的危险讯号,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CARE model):
1.识别自杀行为讯号 (Catch suicidal behaviours signs)
当我们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的讯号,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个讯号,因为自杀的风险是存在的。身为家人或朋友的人要与当死人讨论自杀念头和感受都不是简单的一步。我们可以向他们表达我们的关心,例如:“最近我发现你跟平时有点不一样,我有点担心你。” 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陪伴与关心,以让他们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感受以减轻他们的情绪痛苦和孤独感。
2. 积极倾听 (Attentively listen)
安抚好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可以好好的发泄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不要带着批判或责怪他们度,也不要一味想要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冷静和耐心地听他们的想法与感受,而不是拒绝讨论有关自杀的话题。陪在他们身边,给予同理心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这也是他们最需要的。关心与倾听他们能够减少他们无法忍受的精神痛苦,也让他们在这段期间痛苦的情绪有机会流通。
3. 管理当事者的高风险行为,确保人生安全 (Risk management)
当有自杀倾向的人提起他们的自杀计划,包括执行计划的方式、用具、时间和地点等,我们需要更加留意。设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去除能促使自杀行为的危险物品 (例如:药丸、刀片等)。同时,陪伴着他们,不让他们独处,把自杀的风险减到最低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4. 确保当事者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士求助 (Ensure professional help)
对于处于高风险并有自杀意念的人,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向心理专业人士 (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师、辅导员)寻求帮助。与此同时,也可以和当事者分享自杀的求助热线。我们可以陪伴他们去心理健康机构或医院进行评估和得到帮助。若自杀行为出现,则需立即送至急诊室进行抢救。
别忘了照顾你自己
要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死亡的课题,我们难免也会受到影响,在自身引起了负面情绪。要记得,我们也需要照顾我们自己,在照顾他人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身心状态。在陪伴或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建议不要独自面对,可以找家人或朋友一起提供协助,一起分担和帮忙。当你发现自己快撑不下去,可以寻找亲友或者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来和你一起共同分担责任,谈谈你的感受以及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在助人的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当中,只要持着慈悲和关怀的心去关心身边的人,这份心意就足以带给我们的社会一丝温暖,为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人一丝希望。在照顾别人的同时,记得留一份爱给自己。
恭喜你又读完了一篇MY心理学的文章。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如发现资料需要更新或更正,我们会持续更新这篇文章,updated as of 2nd July 2020
点击以下了解更多:
马来西亚自杀求助热线:
https://www.mypsychology.my/mental-health-helplines/
自我心理测验评估(不等同于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