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精神病” 之懒人包合集

Untitled design

错过了MY心理学最新一集的脸书直播#66: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精神病”,但是又懒惰观看回放?没关系,懒人包在此提供给你!

#1: 如何确定我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Jason: 当问题已经困扰了一阵子,然后已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工作 以及 人际关系

但是听起来挺模糊的,那么该如何去定义这些困扰呢?

以下我们用一些比较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譬如说:强迫症;

  1. 日常生活: 生活作息跟以前比较的话,有没有产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可能因为担心细菌,而导致不断洗手,或不敢吃东西。
  2.  工作/学业:工作素质有没有被影响加上同事以及上司的反馈。例如:可能因为不断检查门是否锁了,或煤气炉有没有关,而迟到。
  3. 人际关系:可能朋友或家人开始厌倦。这个时候,可以听听他们对于你最近的行为与想法上的反馈,有没有和以往不一样?

Gary: 大致上可以从以下这三大方面来进行表面的观察。

  1. 生活:譬如说,忧郁症患者会对事物丧失乐趣。
  2. 情绪:你的情绪是否跟身边的人有所不同?焦虑感或其他负面情绪是否一直持续着?
  3. 功能:你能否能执行你要完成的事情?注意力及记忆力是否有下降?

除了平常的观察之外,也可以使用来进行评估。

当然,如果已涉及到高风险的自残想法及行为,尤其是已有了全盘的计划(从实际行动以及决心有多大的角度来看),请记得立即接受医疗或精神科医生的援助,也可以立即拨打999/112,或前往最靠近的政府医院急诊室。此外,也可以联络以下的求助热线:

  1. Befrienders:+60376272929 (24 小时, 语言:英文及国语)
  2. 生命线 Lifeline:+60167201495 / +601131571495 (星期一至五 / 晚上7事至10时, 语言:中文)
  3. Talian Kasih (General Crisis Helpline): 15999 (24 小时, 语言:英文及国语)
  4. Talian Buddy Bear (小孩/青年): 03-7999 5550 (中午12时至凌晨12时)

为了个案的安全着想,等待状况稳定下来后,再开始心理咨询也不迟。

#2: 我需要见心理师几次才能好起来?

虽然4个sessions是通常会遇到的,但是还是依个人状况而定。

譬如,有些心理师的派系可能有特定的次数,因为是依照标准的课程来运行,但是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所以,心理治疗的次数还是会根据个案有困扰多久了以及困扰的严重性。

第一,个案患上这个心理困扰多久了?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需要更多次。打个比方,状况比较短暂或近期发生的,可能只需要1至2次;长期的话,则需要4至8次或更多。但是,一切都需要做出评估而定。

第二,个案的压力点是多少?

例如,如果只是工作上不顺利的话,治疗就能够特别专注在这个方面。 但是,如果还有加上别的方面,像是家里的状况之类的,压力点越多,承受的压力也会比一般的个案多。此外,缺乏社交知识也是额外的一点。当个案需要独自面对压力的事情时,这都会间接影响心理治疗的次数,因为处理的压力方面会变得比较广。

简单来说,压力点越多,须要解决、照顾及看待的问题越多。

除此之外,心理治疗的次数也会根据第一次的心理评估来帮助评定的。 当然最后还是因人而异的,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面对的困扰是非常不一样的。

#3: 像我这样的状况,会好吗?

答案是根据个案怎么定义好与不好,痊愈与不痊愈。一切都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对好和不好的概念不一样。就像是,有些人吵架了也并不那么介意,感情能够持久;相反的,有些人可能因为小小纠纷就会觉得这段感情已经完全破裂了。

首先,心理师在第一次的session会先了解个案从这个session之间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慢慢地辅助达成目标;又或者如果目标太不切实际且很难能达到的话,就会先定下一个较容易达成的目标。例如,比较持久的状况像是婚姻关系的问题如果已经达成十年了,然后个案又希望婚姻能在一个半小时内瞬间变得非常好的话,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第一次会评估来告诉你实际的期待会是什么。接下来,心理治疗其实是个合作的关系,也是个学习的过程,因此心理师和个案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习了方法和技巧,也要不断地在诊疗室外继续地练习(所谓的动力),才能得以调整或改善本身的情况。

此外,心理治疗没有所谓根治的状况,与感冒一样,在遇到压力时,个案有可能会再次患上心理疾病。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 一定会帮个案做好应对的防疫措施。

#4: 我要如何说服有需要的人进行心理咨询?

这也是大家蛮常遇到的问题, 尤其是关乎到特别亲近的人。普遍来说,有些人不愿意进行心理咨询,是因为会害怕被当作有病,而导致成为家里问题的来源,或只是单纯地感到害怕。可是,在这里想再次强调,不一定要有问题才可以见心理师。心理治疗就像是和专业人士“聊天” ,或者是 “上课” ,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所以,当你查觉你的家人或朋友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压力、丧失乐趣或者变得没那么开朗时,你可以用平起平坐的方式来诉说你也遇到相似的状况来产生共鸣的效果,然后提起有想见心理师的想法,再邀他一同成为陪伴者来咨询心理师。

与此同时,如果你不想一同参与咨询,你可以先尝试解释心理师的背景,以增加熟悉度的方法来让恐惧感大大地减低, 再提起你会陪同个案去找那位心理师。 

此外,当个案是小孩子时,他可能会惧怕需要单独的面对陌生的大人说出自己最隐秘的事情。虽然联系到隐私的事项,但陪同者在经过个案的允许时,是可以陪伴他一起进去的。

#5: 我的隐私会被保护吗?

相信这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

简单来说:

唯一破例的时候是需要帮忙做转接(refer)的时候, 但是一定会提前和个案通知一声以便得到应许,或者也有个案自己要求的情况,例如; 写信至大学, 想看精神科医生来索取药物等等。这样的话,心理师就会写下一些在心理治疗过程当中的观察和评估。

此外,不管是谁联络我们问起个案的情况,甚至是个案的家人,在没有个案的同意下,我们都会守口如瓶除非个案亲自要求要帮忙转达,以上的事情才能被通融。因为有些个案可能会害怕不知道怎么解释或解释错误之类的。

不管是口头上或是书写信,与个案征求同意过后,便会请个案在同意书上签名以作保证。心理师这一方会记录起来然后与实习生交代。能够告知的范围加上家属几时会联络也会和个案事先确定好。我们恳切希望在个案隐私受保护的情况下,还是能够帮忙做之间最好的沟通。

当个案的年龄小过18岁时,就需要得到父母亲的签名。在父母亲有权知道孩子的状况下,我们同时也希望他们能理解孩子的隐私除非要保护的隐私攸关生命危险,例如自杀倾向非常高时,我们就不能够为个案保护隐私,然后会通知他身边的人。在心理咨询一开始的时候,便会通知及告知个案这种特殊的情况。

不仅如此,个案也有权自身保护自己的隐私,因为並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一五一十地告诉心理师。在还没准备好或不舒服的情况下,个案可以选择不说。

#6:心理师会催眠我吗?

虽然没那么常见,但是催眠治疗是其中一种帮助个案的方法。简单来说催眠治疗有两个很重要的元素,被催眠者是处在一个放松且高度专注的状态。譬如说,当被催眠者接受了催眠者的建议,加上能幻想得到催眠者所描述的场景之类的,就等同于催眠。当然,催眠治疗並不是每个心理师都会专用的,所以如果你想要尝试的话,需要找特定且有专业训练背景的心理师。在正式接受治疗前,个案有权力事先问心理师所使用的方法。

顺带一提,MY心理学并没有提供催眠治疗哦。

更多关于催眠治疗的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来观看我们之前的直播。

#7: 哇你的心理师好年轻啊!

虽然没经历过同样的大风大浪,痛苦也不能百分百地感同身受,但是心理师都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而且治疗是专注于个案目前的状况, 比如说情绪上的困扰:忧郁症、焦虑症、人际关系等等。

从医生的角度来打个比方;医生並不需要患上癌症来医治癌症, 他们是因为了解癌症,也有了专业的训练,才能够为病人提供癌症的治疗。

总归来说,个案还是有权利选择觉得适合自己的心理师,像是和女生交谈会比较舒服,或者倾向年龄较大的。但是,年龄绝对不是决定一个心理师的专业知识。此外,年轻也不妨是个优势,尤其是面对小孩,会增加亲和力,个案也会比较愿意分享现在的自身状况。总而言之,每个年龄层都有它的优势。 

回答观众额外的提问:

#轻微的话需要药物吗?

首先,严重度需依据评估工具加上功能有没有受到影响而定。如果已到了自杀的想法,就是有生命危险的话,都在于比较严重的状况。此外,长久性也都会在考虑的范围内。

如果是忧郁症的话,心理治疗是能够帮助轻微到中度的忧郁症患者,心理治疗所得到的效果可以等同于药物治疗。所以,个案可以选择尝试其中一种适合自己的治疗。

当然,药物也有份度数,状况轻微的可以服用轻微的药。

严重的情况的话,便会建议双管齐下,也就是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治疗

#心理病开的是什么药?镇定的吗?

镇定剂是很多精神专科医生会提供的药。

功能包括:

(一)导致没那么容易焦虑

(二)帮助入眠

但是,这是要看目前的困扰是什么,因为服食药物的种类,有时候不止一种,也会有合并一起服用的时候以达成效果。这跟大脑的化学有密切的关系,以药物来达成所谓的平衡。

所以,个案须一直和精神科医生汇报自己的状况医生才能根据状况不断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药物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并不是马上就会呈现效果。一般上,吃的时间可长达六个月。此外,个案身为消费者,遇到什么问题都有权跟医生进行沟通。

#拖延忧郁情绪属于压抑吗?

这里可以把三个词分开来解释。

忧郁症患者会对事情丧失乐趣、容易疲累、缺乏专注力及对于做事情会比较拖延

相反的,压抑不属于心理疾病,而是行为或者说心里上的层面。例如,应对伤心的时候,不让自己伤心。很多人都会压抑自己的忧郁情绪。

忧郁症患者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状况会更加让人担心,因为困扰会增加而导致更加忧郁。

#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医生通常会和个案沟通药物所含有的副作用。忧郁症有关的药的副作用包括口干、胃不舒服、以及晕眩。有的药的副作用也会使胃口变得好,还有帮助休息的药可能会使人感到疲累。总之,还是因人而异,有什么副作用可以与精神病并医生交谈,看看能不能用另一种药物来取代。

心理治疗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因为心理疾病, 往往只是希望能有个情绪的抒发管道,或者觉得人生没有方向,想要在咨询时一起和心理师探索未来。

希望以上的懒人包能够帮你提供所要寻找的重点及精髓,解决你对心理质询等等的困扰。

恭喜你又读完了一篇MY心理学的文章。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如发现资料需要更新或更正,我们会持续更新这篇文章,updated as of 19th March 2021

点击以下了解更多:

自我心理测验评估  (不等同于临床诊断

预约面谈/线上心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