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不那么心理学的心理学 – 你的Tommy
如果你因为这个标题而按进来,想要看我如何为你痛骂你的老板不识人才,那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
会说这句话的人,往往是付出了,却被辜负了。
因为付出了,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他们认为老板只会榨干员工。认为老板只会利用你的时间,帮自己打江山。到最后,老板是赢家,而我们只是领着3000块薪水的输家。
“ 所以我们不应该为老板或公司付出薪水以外的贡献,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去奋斗!”
这是我常常听到的一句话。
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错。因为很多老板都是自私的。当员工拿多一份时,老板就少拿一份。所以减低员工的薪水(cost),老板就可以赚更多(profit)。
有些人会认为这些老板没有远见。你给员工多一点,他们才会甘愿为你打拼嘛。但是社会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老板会贪,员工也会贪,因为是人都会贪。当你给对方多一点,不代表对方一定会领情。很可能对方会觉得你就应该这样做。接下来的每一年,还会和你讨更多,却给你一样的成绩。或是干脆跳槽走人。
所以整个薪资的制度是十分复杂的。老板想少给一点,员工想多拿一点,双方都在两端拉扯。
那么谁更有更大的话语权呢?
很多人会说:“当然是老板啦,他是给钱的嘛!”
其实并不完全是。答案是属于稀缺资源的那一方,更有话语权。
比方说你有一项特殊的技能。在整个马来西亚就只有少过一百个和你同等经验的人,而恰恰好你的技能又是帮公司赚钱重要的一环。
那你想,是你有话语权呢,还是公司更有话语权?
(不要以为不可能,我就帮一间公司聘请过几位强大且稀缺的程序员,就是公司看人家的脸色)
这时有人反驳:“但是程序员的工钱再高,会高过老板meh?还不是老板赚得更多”
当然打工的就不可能比老板赚得更多。但是老板是要为公司负责和承担风险的。
如果生意谈不妥,这就代表公司可能会面临亏损,而程序员的薪水是不会变的。如果公司倒了,老板就要重新来过,而程序员还可以迅速跳到另一间公司呢。
但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听到的都是老板挤压员工,而不是员工欺负老板呢?
因为老板往往都是稀缺资源啊!(公司的数量一定比员工更少)
大多数的员工都是可被替代品。说详细一点,大多数员工都是可轻易被替代品。
这里就有人会开始说,所以不要为公司/老板尽心尽力,因为我们都可以被替代。老板用完你了,就会把你踢走。华人最喜欢就是自己开公司,创业,因为我们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但是成为老板并不是唯一一条路,而是想要如何把自己变成稀缺资源。
(这当中就包括对市场的把握,对未来走向的预测,和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如果有兴趣,我们未来详细聊聊)
而技能提升,就是把自己变成稀缺技能的最直接手段。当然也最耗时间,过程也很幸苦就对了。但是成年后的我们,又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件事上?
我们上次读完一本书是几时的事了?
我们上次特地虚心请教前辈是几时的事了?
我们上次报名课程,做笔记,改进自己的技能是几时的事了?
我自己也曾经停滞过。认为做工都这么努力了,还加班,难道还不够吗?
还真的不够。因为工作的时长并不代表成长。
有些人就是不想要动太多头脑,认为努力工作,更长时间地工作就等于在进步了。而假以时日,在职业的道路上还是异常的缓慢地前进时,就会觉得自己被欺压。认为自己已经跑了千里路,但是在老板眼中还只是一只草泥马。
是的,我们活在一个不是单靠努力付出就可以不被淘汰的时代。
我们还得聪明地努力。
我们逼自己学习更难的技能;
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反省,因为我们没有机会再犯错;
甚至一份工不够,成为斜杠青年,因为30岁了,还是买不起不断涨价的房子。
在父母的年代,只要认真工作,不偷懒,甚至一辈子靠着劳力,就可以过上安稳的生活。而我们这一代的压力已经不再是为了三餐温饱或是一个遮雨的屋瓦。
我们很多人努力生活,就是为了能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被淘汰。
回到题目,我们很努力地跑了,为公司跑了千里,却被当作草泥马。难道这世界就不能公平一点吗?
“如果我是老板,我就不会这样对我的员工!”
真的不会吗?谁知道呢。也许直到你成为老板的那一天,答案才会揭晓吧。
也许当那天到来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老板并没有错,只是要不要刻薄。而员工也没有错,只是要不要进步。
而我希望读到这里的你,是善良的;也希望今后的你,有能力善良。
MY心理学,与你一起,从心出发。
p.s. 顺便向草泥马说声对不起,只是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