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既不是神也不会读心术,凭什么治疗别人?

不是神 (1)

#心理师既不是神也不会读心术#凭什么治疗别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对生活的方式,比如有人坚持选择安定的生活,有人则追逐梦想积极不断往前冲。这些对于生活的态度,是早年环境的塑造以及本身的天赋所结合的混合体,然后再对起应对方式不断地自我进行修复与强化,最终成为一种较稳定的生活应对方式。

但,就算人再如何有弹性,终究会遇到一些困难应付的场景,比如说,遇到一个很苛刻的老板或难搞的同事,但为了生活又不得已继续苟延残存;面对亲人朋友的背叛,卡在不知道该生气还是原谅的局面;终于有机会和爱的人住在一起了,但又发现到相处的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等。这些生活的大小事情(大多数都是从人际关系开始),无论我们再强劲再有能耐,在某些事情上,我们难免也会招架不住。心理疾病,除了天生基因的因素, 很多时候是人际关系问题,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但还是面对同样的问题。这个时候, 我们也许会需要要寻求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而心理咨商与治疗这个服务就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心理治疗和咨商到底是如何帮助个案的?不就是说说话而已吗?

我在念心理学时曾经读过一篇研究报告,他们收集了心理治疗20年的报告, 为了探讨到底心理治疗这个服务到底是哪个部分帮到个案了呢。 而他们发现其实主要有四个因素主导着心理治疗的效果。治疗的学派和方法只占了总体15%,治疗关系(心理师与个案所建立的信任,尊重及和谐的关系)占了30%,期望效应 (当个一方对于治疗有着充沛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也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占了总体的15%, 而占最多巴仙率的(40%)是心理治疗以外的因素(这包括个案的社交支持、环境、所发生的事情、本身的内在素质等。 )

治疗方法和技巧竟然只占了治疗成果的15%?! 什么?这意思是说,无论你用的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接受与承诺疗法、催眠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理性选择理论、阿德勒疗法、个人中心疗法等等等等, 他们只占了15% 的治疗成果。 而且,竟然有15%是安慰剂效应 (俗称心理作用) ,意思是很多时候个案因为相信自己正在接受治疗,会好起来的,所以在心理层面上也认为自己变得比较好了 (就跟很多的药物一样,明明效用不大,但因为我们相信有用所以效果大大提高)。

占了最高巴仙率的竟然是心理治疗以外的因素 (40%)。这意思是不能控制吗? 不是的, 我们在诊疗室里,在第一次的时候会通过了解个案的家庭背景,甚至是工作,和亲密关系等。也因为了解这些资料,我们知道哪些带来压力源,哪些是个案的优势 (父母非常关爱于支持,或者是老公是个非常明白事理的),利用治疗的一个小时时间,我们也许会和个案进行探索并帮助他们察觉这些所谓的“优势”和如何善用这些优势来辅助自己面对困扰。

最后, 就是占了治疗成果30%的治疗关系。 什么是治疗关系? 这个治疗关系的建立不仅仅只是为了赢取对方信任然后淘光个案所有的内心秘密,而是以一种真诚地心态和个案建立治疗关系,并给予个案真切的信任、尊重、以及理解。在心理治疗过程当中,”治疗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比起心理师所学习到的任何心理学治疗方法或是技巧来的重要。 只有当心理师可以和个案建立一个充满着信任、尊重以及理解的治疗关系,个案才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沉浸在治疗过程中。 透过坚不可摧的治疗关系,心理师才有可能以人性化的方式一步一步慢慢地软化个案对于生活受限的看法与应对方式,并帮助他/她在毫无遮掩的情况下,以客观的态度环看自己生活的真实面貌。

我本身是临床心理师,但我在大学的时候因为生活上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也曾尝试过心理治疗的过程。和那位心理师的治疗关系,是种说不出但非常微妙的感觉。说实在的,她确实没有利用什么技巧,但却非常疗愈的。而现在成为了临床心理师,才真正能明白当时微妙的感觉,也许就是我们所谓的“治疗关系”。

心理师在经过专业训练,能够坚持在一个长时间内持续存在于个案的生活中,无论受到怎样的打击,承受着怎样的痛苦或不舒服的体验,都能风雨不改地回到最基本的尊重,以不批评和接纳的态度对待个案,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治疗关系”占了治疗成果的30%。 心理师既不是神,也不拥有读心术,而只是单纯以真诚的心态来了解和关心个案的痛苦与困扰。

这不是再说心理师的理论取向和学派不重要,只是比起这些“派系和理论”,“治疗关系”所扮演的角色要重要得多。Dr. Yalom曾经说过,“心理治疗就像做菜一样, 做菜的时候悄悄撒进去的一把调味料,是做好菜的关键。”而这把调味料就好比是心理师本身的人生历练,独特个性及魅力,以真诚与谦卑的态度去理解和尊重个案。但这把调味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被调配出来的,而是透过专业的训练,不懈的努力以及虚心的学习,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能力与技巧。

虽然说治疗关系需要时间建立,但往往事与愿违。不管是心理师或者是大众,我们常常会陷于快速解决问题,希望一次见效,对于效果的追求舍本逐末,而忘了心理治疗真正发挥作用的根本和基础,其实就是在于对个案真诚的尊重,真挚的理解和人性的关怀,而这个过程叫做“治疗关系”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恭喜你又读完了一篇MY心理学的文章,
我是庭锋, MY心理学的临床心理师,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