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择哭,是因为我们在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5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最近一次哭应该是前几天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时,因为作者分享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在天堂的外公,所以就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像我这样的性格,好听的话叫情感丰富,不好听一点的话就叫情绪化。

我从小就很容易流眼泪。即使是过了那段我无法自己控制情绪的孩童时期,长大后的我也还是一样的爱哭。不管是因为身边发生的一些伤感的事,还是因为看了一篇很感人的电影,我从来都不会,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不能压抑自己的情绪去强忍泪水。

对于这件事,其实我从来都不觉得是一个问题。一直以来,我并不认为哭是一件丢脸的事,反而觉得是一个让我表达感情和抒发情绪的方法,因为至少在那一瞬间,我是在诚实的面对我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可是直到我考虑要当个临床心理师时,我才开始怀疑感性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东西。因为每当我告诉身边的人关于我的这个打算时,他们都觉得我不适合这份职业。

“你要做临床心理师?等下你哭到比Client更惨怎么办?”

在现今社会,虽然有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对于临床心理师这个行业,大家还有抱有许多的误解,其中一个就是临床心理师不能哭。

我曾经也以为临床心理师是一个很严肃的职业。在一些电影或电视剧里的临床心理师们都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可能也因为这样导致大众都认为这个专业不能有过多的情绪。

那临床心理师真的不能在client面前哭吗?

曾经有研究显示,接近四分之三的临床心理师都承认他们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流泪。所以其实临床心理师哭并不是什么奇怪或不专业的行为,反而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同理的表现。因为这个行为可以让client知道他的感受时被理解的,从而产生信任。

其实临床心理师这个职业时常会感受到许多不一样的情绪,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情绪。因为被client的情绪渲染,临床心理师会对这些情绪感同身受。所以当这些情绪找上门时,比起压抑,临床心理师会适当地表达他们的情绪,而要做到可以舒服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哈咯我是分割线——–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伤心”这个情绪。小时候哭的话都会被视为胡闹和不听话,长大后哭的话又被说是懦弱无能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只要表露出一丁点负面的情绪,就会被旁人用异样的眼光和批判对待。

还记得小时候哭的时候都会被父母或老师讲:“哭什么哭?不准哭!”。可能因为害怕更严重的惩罚,所以那时不管有多委屈和气愤,都会想尽办法让自己停止哭泣,最后就只剩下微微的抽泣声。

出到社会后也很少看到有人会真正的表现他们最真实的感情。为了维持自己的形象和专业,一些高官领导,军人警察,医生护士,甚至是明星艺人都不会轻易流露感情。

还有另一个更接近的例子就是爸爸这个角色。我的爸爸就是一个典型的爸爸。他有点木讷,也不常表露自己的感情。在印象中,我好像只看过两次我爸爸流泪的瞬间。一次是在他的一个好搭档突然离世时,另一次是在看一部叫《The Good Dinosaur》的电影时。(强烈推荐这部超级感人的卡通电影,记得那时全家人是笑着进电影院,哭着出来的)

教育和社会教我们控制和隐藏眼泪的方法,让我们以为只要不哭就代表坚强。可是如果忍住不哭,痛苦并不会因此而不见,反而会变成一根刺,越刺越深,你可能摸不到也看不见,可是却还是会感觉到隐隐作痛。

我记得有人说过,不好的情绪在心里日积月累,如果不把它们排泄出来,久而久之就会憋出问题,就像是和便秘一样的道理。哭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排泄方法。

哭是一种对情感的净化,可以释放你压抑的感受。当情感上压抑消失时,即使处境没有改变,你本身也会感受到一种平静舒服的感觉。眼泪可能不能解决你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可是它可以带走你内心堆积已久的压力和焦虑,带你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

不管是表面多坚强的人都会有心底里柔软的一面,不管是笑得多开心的的眼睛都会流下充满故事的眼泪。你不需要特意去强忍或隐藏你的眼泪,也不需要为流泪而感到羞愧尴尬。相反,你应该称赞你自己,因为你不屈服于对眼泪的恐惧,并有勇气去让自己放肆的大哭一场。

所以我想告诉你,没关系,你可以哭的,我们都可以哭的。

因为哭不代表不坚强,而懂得表达和面对自己的情绪才是真正的勇敢。

最后分享一句在电影《Inside Out》里Sadness的台词:

“Crying helps me slow down and obsess over the weight of life’s problems.”

“哭泣能让我缓下来,更好的感受人生难题的重量。”

感谢你读完这篇文章。

我是Jing En,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