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没有存在感的你。「你还想当人群中的隐形人吗?」

WW Article 2 Cover Page
假设给你一个超能力,
你会想拥有 #隐身术 吗?
隐身术虽然看起来很酷炫,
但不是人人都想拥有它。
如果世上有一群对隐身术最抗拒的人,
那应该是感觉自己 #存在感 很低
又渴望得到他人关注的人吧。
对于他们而言,
自己仿佛就已经是一个隐形人了。
他们渴望拥有的
反而是一种 #现身术
使自己变得不再透明,
被别人看见和认可。

追溯回到远古的狩猎采集文明时期,
一个没能在群体里得到大家关注的人
是比较难获得食物和保护等等生存资源的。
所以存在感就像空气,
是作为群体动物的我们
经过几百万年由于需要依靠彼此觅食生存
而进化成的一种心理需求。
当自己被别人重视肯定时,
我们可能会不以为意。
但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的关注,
我们就会感到仿佛要窒息。

人们常常讽刺在社交媒体上秀晒炫的人,
说他们做那么多,
无非就是想要 #刷存在感
“刷存在感”被标签为负面的举动,
是因为很少人愿意用 #同理心
来了解这些拼命刷着存在感的人。
如果有足够的同理心,
我们就会发现
那些所谓刷存在感的举动
都是他们脆弱、空虚、渴望被在乎的讯号。
或许他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
得到足够的认同和肯定,
所以才只好借由社交媒体的虚拟世界
编造自己的生活,
希望通过别人的按赞留言来获得一点存在感。
有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觉得他们做那么多,
无非就是想要博取大家的眼球。
但其实他们想要的
不是被别人关注,
而是真正地被关心在乎。
每当我们关注追捧某些人时,
世上的某一个角落
总有一些被遗忘的人。
他们也只是基于心理需求的本能
而做出一些能够取得大家关注的举动而已。
他们或许平凡、内向、不善言辞交际,
但当他们竭尽所能和这个世界产生联系时,
也值得被理解、看见、肯定和关心。

不知道在读这篇文章的你
是一个存在感如何的人呢?
你曾经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
而感到苦恼吗?
同样身为团队的一份子,
自己开会时发表的意见总是被无视。
为团队默默耕耘了那么多年,
别人的努力被看见了,
自己却不曾被重视或赞美过。
更令人感到无奈的是
领导有时竟然还叫不出自己的名字。
就算身边看似拥有很多朋友,
但每年等到生日当天的最后一刻
还是迟迟没有收到
来自朋友们哪怕是一句简单的生日祝福。
虽然嘴上说着没关系
但每次心里还是很莫名地揪了一下。
如果说被讨厌是令人感到心酸的,
那么没有存在感
对渴望获得别人关注的人们来说,
可能是更令人感到心寒的。
因为被讨厌至少代表自己被看见了,
而没有存在感
就犹如自己只是一个人群中的隐形人,
就算存在过,
也不曾在别人心里留下痕迹。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
不是因为自己真的不曾出现在别人眼里,
而是因为我们忘了把自己放在眼里。
对外界抱有太多期待的我们,
总是依赖着别人给我们的回馈
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每当这个期待没被别人满足时,
我们就会陷入失望的深渊,
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隐形人。

存在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对每个人而言
自己对比外界能够显现出的自我价值。
所以提升自己存在感最好的方式
不是对别人奉承讨好,
也不是做出任何引人注目的举动,
而是把原本放在别人身上的注意力
移回自己身上,
提升自己自我认可的能力,
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只要你开始学会重视认可和赞美自己后,
重新看到自己价值的你
其实就已经掌握了现身术。
你也不会再因为自己是人群中的隐形人
而感到悲伤了。

当人类从高度依赖彼此的狩猎采集时代
进入到了一个个体相对独立的时代,
得到别人的关注已不再是生存下去的必需品了。
在21世纪的今天,
比起存在感,
提升自己的 #存在力 反而才是更为重要的。
所谓的存在力,
正是发掘自己存在价值的能力。
就算没能获得别人的关注,
那又如何?
我们可以把心思花在自己身上
提升自己的软硬技能。
纵使不曾在别人心中留下任何印记,
但只要曾经为社会做出一些小小小小的贡献,
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留下自己的痕迹。

如果你的人生是一部电影的话,
你身边的人就是电影院里进进出出的观众。
没有人会停下来好好欣赏你的电影。
只有你,
是唯一把整部电影看完的人。
这部电影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完全取决于你如何评价它。
正如那是你的人生,
你存在的价值
也完全取决于你会不会欣赏自己。

读到这里,
如果你还觉得活在世上的意义
就是要曾经在某人心里留下一些痕迹的话,
那我希望那个某人,
也可以是你自己!

感恩你读完了这篇文章。
我是Win Wan,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