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逃得过生老病死,却没有人教我们要怎么面对。

生老病死 (1)

没有人能逃得过生老病死,却没人教我们要怎么面对。

是的,在这世界上,
这是一个没有一个人都能逃得过的 life cycle(生命周期)。

在还未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
我一直在问我自己是否真的有资格来谈“生死”这个话题。
毕竟我也算是一个入世未深的毛头小子(或许是女)。

可是近几年以来所发生的一些事故,
让我对这个话题悟出了一些见解,
同时也觉得它离我们真的很靠近。

不是说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让自己有所准备,
而是当事情发生时,
我们可以如何应对。

每个人在面对生死所带来的悲哀/悲伤(grief)都有各自的方式。
有些人会每天以泪洗脸,
甚至完全失去照顾好自己的能力。
其他人则可能是乐观或幽默的面对,无论是在暗地里哭,
还是因为他们正在幽默地处理痛苦。
也有些人会感到麻木,
也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他们不像其他人那样哭泣或大笑。

每一个反应都是正常的,
并没有一个正确的模式教人应该如何悲伤/悲哀,
而且每个人的表达悲伤的方式都不一样,
没有分对与错。

悲伤是一种自然的情感,
一种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
但是伴随这悲伤的是一种强烈的不适感,
所以我们通常会想尽办法去避免这个痛苦,
我们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和让自己忙碌起来;
比如利用工作来麻醉自己、
或是一直逼着自己不去想起这件事。

我们悲伤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所爱之人,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失去的感觉。

悲伤或许会持续一段时间。
最近所发表的研究表示,
强烈的悲伤会持续3个月到1年,
许多人会在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仍然深刻的感到悲伤。
如果我们的悲伤「持续太长时间」,
通常我们会认为是不是有点问题。
是时候开始要注意了,
也许这已经不是单纯失去家人的悲伤,
而是一个信号,心理健康也许亮红灯了。

其实悲伤的过程取决于我们的
信仰体系、宗教、生活经历以及承受了什么样子的失去。
许多宗教信仰设有认识悲伤和失去的仪式,
好让亲朋好友能够有时间来缅怀失去的亲人或朋友,
虽然那段时间往往都不够用,
但是世上没有一个方程式能算出我们需要多久时间才能从悲伤走出来。
给自己一点时间,
千万别因为别人的一句 ”走出来吧“ 而急着处理情绪,
甚至是把情绪藏匿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每个都是特别的,都是独特的,
所以需要的时间长短,也当然会不一样。
千万别让身边人的一字一句左右自己需要的时间。

当身边的人突然逝世,
我们可能会完全不能够接受这个事实的,
从震惊和困惑到悲痛欲绝。

致命的心脏病发作到猝死、中风、车祸、轻生
皆会让身边的亲戚朋友感到困惑
并转而寻找造成事件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之下,
逝世者可能会给亲戚朋友许多的问号和不舍,
有时甚至会觉得内疚和遗憾。

有时候,
我们必须学会原谅自己和离世的所爱之人。
这种失去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疗愈,
在逼使自己让生活“继续”之前,
要给与自己足够的时间处理悲伤,
这点是极为重要的。
获得家人、朋友、或宗教上的支援无疑是很大帮助。

希望大家都能温柔的善待正在经历失去的自己和他人,
虽知过程并不容易,
但伤口总会有愈合的一天,
而我们将带着逝世者给予的回忆和精神,
继续生活下去。
共勉之。

恭喜你又读完了一篇MY心理学的文章。

我是Daphne, 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