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最难受的伤痛,来自于你所在乎的人。

“没有人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也没有需要。” 这是上星期一Yin Huan所分享的语录, 我看到之后陷入一阵沉思中, 我们是否能够拥有勇气做喜欢的自己的同时, 也可以面对别人的不喜欢呢? 这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语: “情绪勒索”。 因为情绪勒索正是表达着他人以施压或要求的方式, 让对方产生内疚和恐惧,进而妥协并顺从“勒索”者。 这个词语或许对有些人来说很陌生, 但是它或许无时无刻都发生在我们的日常中, “我养到你那么大,你翅膀硬了,我已经不重要了啦” “朋友做了那么久,帮个忙都不愿意吗?” “算了,你已经不爱我了” 以上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 然而在情绪勒索的情节中, 或许还会有更多更伤人的话从那位重要的人口中说出来。 其实说白了, 情绪勒索就是以爱的名义来控制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我也有听过类似的话语, 那个感受的确是个难以描述的心痛, 尤其你有发现到吗, ...
中文文章

你甚至觉得你有言论自由,所以你觉得你可以畅所欲言,肆无忌惮地发表意见。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是霸凌者。 最近网络上蛮备受瞩目的一件事,让我想起了霸凌这回事。 其实霸凌无处不在,就看你是被霸凌的那一位,还是你是霸凌者。 你会在接下来这篇文章里面了解到, 很多时候,你很有可能两者兼是。 霸凌现象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甚至已经从上时代的肢体霸凌延伸到今时今日的 #网路霸凌。 #网路霸凌 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它是从 #言语霸凌 演变而成的, 是网络与科技的发达造就了这个霸凌现象。 正所谓“人言可畏”, 言语上的攻击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往往比肉体上的攻击来的更严重。 而当言语霸凌被搬到网络上,杀伤力就变成极为强大了。 因为网络的隐匿性高、传播范围非常广大, 让人容易沦陷为被霸凌的那位, 与此同时也容易成为网络霸凌者。 如今的网络霸凌不只发生在一般普通人身上, 它并不区分年龄、性别、肤色、职业等, 公众人物如知名艺人和政治人物等, 更是必须每天面对不同程度的网络霸凌, 如言语侮辱,杯葛甚至照片被修图恶搞等。 每当有争议性的事件发生时, ...
中文文章

“Your content is Shxt!!” 之 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内容,你可以不要看吗?

#39 不那么心理学的心理学 大家晚上好,又是你的汤米时段啦。 (有人问什么是汤米。。。汤米是我啦。Tommy,ok?) 让我们来直入主题。 在很多内容的留言区,我们难免会看到很多Hater的留言。有一些留言真的非常凶,而有一些留言就是纯粹的批评和表达自己的喜爱/讨厌程度。 “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你可以不要看的啊。又没有人逼你看。这个世界不需要你的负面评价。” 这个短短的句子里,其实有许多可以探讨的东西。 第一:如果你不喜欢,可以不要看。 但是如果我还没有看,我又怎么知道我不喜欢呢?这是一个悖论。 很多时候就是有人看了,却不喜欢,所以才会去留言,去分享他的个人感受。 而那种还没有看完,或是只是看标题的人,就匆忙地留言,才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这个留言的本意应该是:如果一个人不喜欢,他可以不用去评论。 但是这是一个不对的逻辑。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接受别人分享他的真实感觉呢?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留言区的作用并不是仅仅让喜欢的人来留言的。每个人都有对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权力。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第二:又没有人逼你看。 的确,如果不喜欢,还要逼自己去看,去喷,这真的很浪费时间。 但是就让我往深一点去讨论。其实花一点时间去看我们不赞同的事,这是健康的(不是我们讨厌的事,而是我们不赞同的事)。 社交媒体其中一个最不好的设计就是会把支持同样观点的人集合在一起。因为没有人会想要天天打开App就是看到不喜欢的事情吧。而如果每天开App时,就看到很多我们都支持/喜欢的事物,留言都充满支持的言论,这就会让我们更加想划下去。 但是也是因为这种设计,它会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我们会认为我们的想法都是对的。但其实我们只是看不到相反的想法而已。 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交媒体的另一端,往往有一大群持有完全不同意见的人。 所以我建议大家,真的可以花一点时间,去和不同想法的人交流。而听取不同的想法后,你还能坚持你自己的做法,这样的决定才是一个更加成熟的决定。 ...
中文文章

你是否想要和自己个性一模一样的人在一起呢?

#一模一样的自己 #度过余生 “我和我的女朋友, 就是来自于两个不同世界的人。” 很多时候, 和朋友饭后闲聊的时候, 都会说下我和伴侣之间的事, 还有一些因为小事而发生的争执。 在夜深人静失眠的时候, (其实心理师也会失眠的 T.T) 脑中偶尔都会冒出几句话, “两个存在差异的人能持久吗?” “为什么我们明明在生活有很多不同, 却终究走在一起了呢?” 这么多年来, 我在感情这件事, 就像是初上中学的新生, 有很多好奇,也有很多懵懂。 到底是什么让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会被吸引,甚至走在一起呢? 这个星期请了几天假, 在书店买了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 “让爱情长久的八场约会”, ...
中文文章

没人觉得我生病了,他们都说我是咎由自取,是我自己想太多了。

个案: 我是住Condo 的,住在二十楼,每次放工回家经过栏杆,都会有种很强烈的念头,我想跳下去,一了百了,不用烦了。 这名个案, 是个非常杰出的电脑软件工程师, 年纪轻轻就成了团队的经理, 两年前才刚结婚, 太太是ta的中学同学, 是个非常温柔体贴的老婆, 孩子刚满一岁, 住在一间1000平方的小单位, 平日努力工作, 没什么太大的恶习, 不抽烟,不喝酒, 在别人的眼里, 他是个彬彬有礼的年轻人, 生活幸福美满, 是个必定会被贴上人生胜利组标签的人。 但,他每天都会有强烈不想活的念头, 他总是觉得很对不住老婆和孩子, 没办法给与他们想要的生活, 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失败者, 觉得身边的人都不太喜欢他, ...
中文文章

我不是挑剔,我只是充分利用我在世上的每一分一秒。

I. 不知道这个听起来会不会很可悲或可笑。 不过我最担心的是当我意识到在我死前我也许会读不完我现在所拥有的书籍,更何况是世上其他可以被称为 “巨著” 或 “创世杰作” 的书籍。 想起来有些时候其实还挺郁闷的。 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很符合人性的一个恐惧感。 害怕自己经历不完世上所能经历的一切事物。 如果你取代掉这个很专属于我的特定兴趣 — 阅读,利用其他的各种兴趣,比如说:旅行,或饮食,或观赏电影、绘画作品、欣赏音乐等等,你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根本不可能在我们这短暂的人生里经历完我们想要经历的事物。 时间上来说,和心理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时间上我就不用说了,因为这个大家都懂。这不是什么深奥的大道理。 人在地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大多数人能活到最老的年纪是 80-90岁(这里就别提那些 100+ 岁以上的人,因为那是少数)。 而这个世界上的书籍、音乐、电影多得数不清,更何况它们日渐增加,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听完一张专辑等等的时候,一百本十本书或一千张专辑已经被出版和被推出了。 而心理上来说,我们是无法被满足的(大多数人,当然有些人真的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和保持自己满足的心态),但既然亚当斯密已经说了人类是欲望无穷的,那就假设是这样吧。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
中文文章

原来看不见的伤疤,比想象中来得更脆弱。

“你还好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这样的情况, 当别人问起“你还好吗?”之后, 眼泪就像是开启了水龙头的开关, 不停地流却又止不住自己的泪水。 其实有的时候这真的是蛮尴尬的, 尤其是在你想尽办法压抑你的情绪, 但原来这一切都赤裸裸地展露在他人眼前。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 梦到一个曾经很熟悉却很久没有联络的朋友。 其实这一幕在梦中只是很短暂的出现, 我们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对话, 但是当我睡醒之后, 脑海中像是电影倒带般让我回忆起过往, 而这汹涌而来的画面让我开始感到不胜唏嘘, 感叹着时间的流逝, 让我们之间的距离渐渐地疏远, 或许再见面时, 也变成了大家所说“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或许大家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路过的某家餐厅, 或者是听到一首让你感同身受的歌曲, 霎时间脑海中出现了某个人或某件事, ...
中文文章

你自己有多久没有真正享受过独处的时光?

延续上上个星期三的直播话题, 寂寞/孤独感,是一个我们在也熟悉不过的话题。 说到寂寞或者是孤独感,很多人的对它的第一个想法, 很不意外,都是负面的。 我记得我们的临床心理师,庭锋有跟我提到说, 我们人类生来就是比较会有一些负面的想法。 不是为了什么,而是因为我们人类必须要有的生存机制。 打个比喻,如果上古时代的人类都经常都是没有负面的想法, 时时都是happy go lucky, 那么我们人类不会生存至此, 因为我们会在冬天的时候因没有储备好粮食而无法继续生存。 我们也会因为在应该警惕的时刻因想法“过于”正面而陷入危机。 在直播中有提到, 孤独感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其目的在也许是为了促使我们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就好比口渴,人要是感觉口渴,就会去找水来喝。 你要是感到孤独就会去接触他人。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过着群居生活以保证安全, 因此与他人保持联系是一种生存机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类毫无疑问的也跟着进化。 ...
中文文章

当我没水洗澡的时候,别告诉我至少有电开灯

#没水来 #至少有电开灯 昨天的下午,我和我们的实习生(Mandy 和Daphne), 分享了第一次的90分钟心理咨询, 我们临床心理师如何为个案进行访问, 和评估他们的心理健康。 实习生问道: “如果个案开始的时候, 一直说话不让你讲话呢?” 那时候, 我的头脑闪过几个个案的画面。 的确, 不是每一次我都能如愿地, 为个案进行访问和心理健康的评估。 心理治疗的房间 最特别的地方就是, 它充满惊喜和可能性。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个案, 是带着什么故事进来, 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 为什么有些时候不能如愿, 进行访问和心理评估呢? 因为当时的个案可能需要的, ...
中文文章

你吃过餐厅A,你知道味道不错。你没吃过餐厅B,你不知道味道如何,你会选择哪一间?

很多人其实都忘了,我们可以选择。 #38 不那么心理学的心理学 大家晚上好,又是到了汤米时段啦。 今天就想和大家讨论一下“选择”这个话题,我会比较专注的去分享“选择重复”这个概念。 我住在马来西亚,在这短短的六年里,我去了五次台湾旅行。我并不有钱(但是也不穷啦),是那种一年可以去一次旅行的程度(如果是日本,那就只能两年一次)。 很多人听到后,都会很好奇,为什么不断地去台湾?为什么不探索其他的地方呢?世界这么大啊。 就是他们的问题,才让我更深入的去思考,选择这件事。 有些人可以几乎每一个午餐都吃同一间杂饭店 有些人可以几乎每个礼拜日,都去同一间漫画店 有一些人可以几乎不离开一个城市,在几个地点来回走了五十年 而我说的“有些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选择,而是选择重复。 因为这些东西确定性的可以带给他们快乐/满足,他们不需要冒险去尝试新的东西。 也因为这些东西带给他们足够的快乐,他们不需要尝试更多的新东西。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和时代,其实特别多选择。从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甚至是工作,伴侣,朋友。。。 而在这么多选择之下,我们不去选它们,反而变成了一件奇怪的事。 而我就是一个喜欢选择重复的人。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缺少冒险精神,但是我们仅仅是对确定性这件事情特别感兴趣。 当然,我也不是每一样东西都是重复,那样多么可怕啊。但是在一些事情上,我喜欢重复(如旅行,一年只可以做一次选择喔)。 我想强调的是,不要让“做出最对的选择”成为你的压力。 举个例子: 你去了泰国,每一个晚上都可以选择一件按摩店做脚底按摩。而很幸运的,你在你一天就选到一件不错的按摩店。接下来每一个晚上,你还要换吗? 我认识很多人都是会换的,因为想要尝试不同的东西嘛。万一还有更好的店呢,不去尝试,岂不是不知道?岂不是吃亏? 如果想要尝试不同的店,就是为了不同的体验,这个当然可以。 ...

Posts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