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章

我们希望自己有爱别人的能力,同时也渴望别人来爱自己。

下个星期一就是情人节了,单身的你或是有伴侣的你,了解什么是爱情吗? 每个人对爱情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些人认为爱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有些人认为没有爱情的生活依然精彩。 【爱情的定义】 根据罗伯特·斯腾伯格(Robert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爱情是由三个成分组成的: #激情(Passion) 这里的激情指的是对他人强烈的欲望和着迷的想法。 例如,你看到你的伴侣会有心动,被吸引或兴奋的感觉,有很想拥有TA的冲动,同时也包括对性的需要。 #亲密(Intimacy) 而亲密指的是与他人之间的亲近和温馨的感觉。 例如,当你和你的伴侣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感到很幸福的,双方都能坦诚的沟通,并且无论什么时候双方都会给予彼此无限的支持。 #承诺(Commitment) 承诺的形式有两种:短期的和长期的。 短期的承诺指的是决定爱不爱一个人的承诺,而这不包括愿意承担责任的决定。 长期的承诺指的是决定维持且维护一段爱情关系的承诺,包括对这段爱情的忠诚和责任。 在这三个成分里,激情是最难维持的。因为激情的感觉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也是最容易因为习惯了对方的存在而慢慢变淡的。 反之,亲密和承诺是我们比较能控制的成分。我们自己能够决定要为对方付出多少感情和责任,来维持爱情的亲密感和对彼此的承诺。 根据这个理论,爱情通常都会围绕于这三个成分。 当一段爱情里同时具备三个成分,代表着这段关系里彼此既有强烈的欲望,也有亲近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打算和承诺,是最完美的爱情。 当然,不是每段爱情都必须具备这三个成分。有些爱情只具备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成分,但并不代表这就是不完美的爱情。 ...
中文文章

独处是享受的,而孤独是痛苦的。

这个新年,当你回家跟家人亲戚朋友们聚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否会很常感到孤独?还是你很享受与自己独处的时光? 其实,孤独和独处是不一样的。 当你街上看到一个人,TA自己一个人逛街,自己一个人吃饭,难道就是因为TA孤独吗?其实不是绝对的,也很有可能是因为TA享受和自己独处的时光。我喜欢独处,并不是因为我享受孤独感,只是因为我喜欢当下我自己一个人的状态。 独处是一种状态,独处并不代表孤独,独处并不代表寂寞。 【独处和孤独的分别】 #独处和孤独最大的分别是在于情绪的寄托 独处其实是一种存在的状态,而孤独是一种因为没有跟别人有心灵上的连接所带来的情绪。 心理学把孤独定义为:“感觉自己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被排斥,被讨厌,也觉得无法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其实孤独是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 比如说,有一次我要去参加一个小型的聚会,一个对我来说都是陌生人的聚会。因为没有跟任何人沟通,我静静的坐在那里,就好像我是个局外人。当下的我是感到非常孤独的。 所以,其实人不会无端端感到孤独的,都是会因为外界因素或者心理因素而产生孤独感的。 #独处是主动的#而孤独是被动的 当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独处的时候,独处让我们有机会和自己交流,享受着一个人的时光,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等等。就跟冥想(meditation)的益处是相似的。 反之,孤独感是不会因为我们主动选择而产生的。我们都是被迫感到孤独的。当被身边的人排挤或孤立的时候,当刚分手的时候,或是当对未来迷茫的时候。在这些种种的外界因素下,人是被动感到孤独的。 偶尔的独处是好的,但长期的孤独感是会对我们有不好的影响的。当人长期被孤独感包围,就会慢慢跟社会抽离,长久下来就会有可能导致忧郁症(depression),焦虑症(anxiety)等等。 【如何克服孤独感】 我们通常都会认为感到孤独的时候,只要把自己置身于人群中,跟别人有互动沟通,或者是玩电话和刷社交平台,就不会感到孤独了。 其实不是这样的。 人会感到孤独是因为我们内心缺乏和别人联系,或是当我们觉得别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时候。 所以,单单把自己从一个人的状态里抽离出来,是不会让孤独感消失的。 那我们要如何克服孤独感呢? 首先,我们要察觉或意识(aware)到自己是感到孤独的,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去克服孤独感。 当我们察觉到我们感到孤独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应用在心理学通用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
中文文章

“当你追逐你的热忱,金钱自然会来。”

“当你追逐金钱,你可能会永远都找不到自己的热忱。” 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应该朝我的热忱发展,还是以赚钱为首要目标?” 当脑海里出现这个选择题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因为热忱带来的利益远远少过其他工作所带来的。 心理学学生在找着就业机会的时候,通常会有两个主要选择:1. 治疗或咨询相关的工作 (psychology- /counselling-related)2. 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 (human resource) 当我开始找实习机会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想要找心理中心,心理诊所或者是医院。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对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不感兴趣。 但是,当我看到我的朋友们都因为金钱,而选择寻找人力资源的实习机会时,我动摇了。 一方面是意味着我会孤身一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金钱的考量,因为在这个实习过后,我们就会正式毕业,意味着我们要正式踏入社会了。 我真的要为了我的热忱,孤身一人踏入我喜爱的这个行业,并且领取相对于人力资源的工作,比较不稳定的薪水吗? 但是,到最后,我还是选择了我的热忱。 我之所以会选择热忱,是因为这是我从中学开始就有兴趣的事,是我从中学开始就想做的事情。 我喜欢聆听,我喜欢跟别人对话,我喜欢给意见和看法,我喜欢当自己帮别人解决了问题的成就感;而我认为这是我在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里体验不到的。 【没有金钱,哪来的热忱和梦想?】 很常听我的同龄朋友说,要先追求金钱,才有那个“资格”去追求热忱。“没有钱,哪来的热忱和梦想?” 但是,我觉得有没有那个”资格“,不是靠金钱去决定的,而是靠自己对热忱的坚持努力。 我认为,有时候金钱只是一个借口,尤其是当人们已经错失了他们追求热忱的机会。他们把这个错失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成:“要有金钱先,才可以自由追求热忱”,“先努力赚钱,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追求热忱”。 ...
中文文章

我到底是谁

小时候的自己, 脑海中曾今闪现出一个疑问: “ 其实我是谁啊?” 茫茫人海里, 为什么会有「那一个我」的存在? 头壳上露出了满满的问号, 可因为被当作是小孩的童言童语, 所以始终並没有得到大人们的解答。 仅仅含有几个字的一道问题, 但却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 #我是谁之寻找身份 当初是纯粹想知道 自己的「身份」(self-identity)。 根据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这刚好只是少年处于 一段寻觅「身份认同」的时间。 因此在青春期的这时段 内心会容易变得焦躁不安。 须要同伴们的认同 及师长适当的指导。 但与此同时,在建立自我身份时, 这包括对自我观念及自尊心的发展。 ...
中文文章

男人流血不流泪,女人本来就“情绪化”

你是男生,可以不要那么emo吗? 女生就是这样,特别敏感情绪化。 #男人流血不流泪。 #女生就是比男生懦弱。 这些都是我们听过的话。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和灌输, 男生不能哭,哭了可能会被处罚或取笑; 而女生就被看成一点点就哭,很脆弱。 就这样慢慢长大后, 有些男生会 #抗拒或压抑 自己的情绪; 而有些女生就被挂上了「#情绪化」的标签。 长大后的社会也会有相似的灌输。 比起女生,男生的情绪比较不被接纳; 比起男生,女生被看成是太过情绪化。 这被称为「#性别角色 (gender role)」, 是社会无形中设定给人的规范。 男生应该这样,女生应该这样。 因为这些规范和设定, 大多男生会选择独自承受和消化情绪。 Gary 有提到过他处理个案的经验, 他发现女生往往比男生更容易踏出第一步, ...
中文文章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如果我能早点长大,是不是就不会失去你? 但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曾经这么相爱过。” 大家有听过《不遗憾》这首歌吗? 是电影《你的婚礼》的主题曲, 话说终于等到了这电影免费网上看的链接。 主题曲的MV开头是电影男主角的那段话; 虽然男主角对过去的感情感到遗憾, 但他仍然感恩和女主角有过美好的时光。 另外,如果大家看了这部戏, 就会知道男女主角的感情 , 是被两个字触发而结束的。 那两个字,就是男主角说出的「#后悔」。 #你曾经为过什么事情后悔吗? #你想回到过去改变某件事吗? 如果时间倒流, 我想回到那个时候。 如果我再努力一点, 可能就可以进到那所大学了。 如果时间能回到TA还在世的时候, 我会更珍惜TA,对TA更好。 如果那时候我做出另一个选择, 现在的结果会不会就更好了。 ...

Posts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