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受害者化:这全都是因为你,都是你的错!

我们通常发别人“好人卡”,那你知不知道有另外一种“卡”,是自己发给自己的? 这个“卡”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这个“卡”也有可能是自己无意识下发给自己的。而这个“卡”,小编自己称之为“受害者卡”。 小编所谓的“受害者卡”其实用以形容是心理学界里被名为“自我受害者化”行为又或是“受害者心态“ (Victim playing / victim card / self-victimization)。简单来说,“自我受害者化” 就是字面上之意,是将自己视为受害者。想象一下受害者的特征,你就能大约知道自我受害者化就是将自己变成无法为自己争取,只能被命运主宰的人。 那为何有些人会倾向于成为一名受害者呢?当受害者真的很好受吗?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抱怨公共交通系统不可靠,经常导致他们迟到或错过重要的约会;常常在学校中表现较差,成绩不佳,总是抱怨教师的评分方式不公;在感情关系中频繁遭遇破裂,总是抱怨自己遇到了不靠谱的伴侣,认为所有人都对他有偏见;觉得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抱怨公司不重视他们的才华;抱怨家庭环境的不好,所以无法取得成功;甚至,抱怨马路上一辆随便超过他的车……. 而这些其实都是一些自我受害者化的例子。 心理学家 Rahav Gabay 和她的同事于2020年在一项研究里提出了人际受害倾向(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的概念,定义为 “一种持续的自我是受害者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多种关系中被普遍化。因此,受害成为个人身份的核心部分”。 Rahav ...
中文文章
中文文章

亲职化现象:我代替了父母成为了弟弟妹妹的【父母】。

你是否觉得你年纪轻轻就感觉自己好像扮演起了你弟弟妹妹的父母的角色,照顾以及安排着他们的一切,又或许承担着他们的学业债务?你是否有经历过父母让你拿自己的存款给父母或兄弟姐妹买房?还是,你有没有一瞬间觉得,要是你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优秀和懂事,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家里的所面对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什么是“亲职化”? 根据Sabrina Romanoff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和耶鲁大学教授)的说法,在健康的父母子女互动中,父母提供物质和情感上的支持,子女则接受关怀和指导。简单来说,父母子女角色分明:父母的角色是给予,而子女的角色是接受。在这种互动中,父母满足子女的身心需求,为他们提供探索、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然而,亲职化(Parentification)则是一种扭曲的父母子女互动关系。亲职化指的是父母和孩子角色互换,父母放弃了原本应该扮演的父母角色,并将责任转移到孩子身上(Role reversal)。与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支持相比,孩子需要给予父母更多的支持,包括满足父母的物质和情感需求。这导致孩子牺牲了自己的个人需求,例如自己对舒适、关注和指导的需求。在这种关系中,孩子被称为”父母化的孩子”(Parental child)。 亲职化可以是因为父母把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要是父母小时候的个人需求、愿望没有达成或者被满足,所谓的“亲职化”会很常发生。这是因为这些父母可能会将这些”缺失”或”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从孩子那里得到弥补。而一些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形成一种身份认同:”我要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做一个好孩子,让他们高兴,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的话父母也就会喜欢我”。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父母都会出现亲职化的情况。有些父母可能希望孩子取得成功,但他们会理智地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尊重孩子,并不会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这种情况并不属于“亲职化关系”。 “你是不是成为了父母的‘情绪依赖工具’?” “亲职化”并不只是会发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有可能也从小一直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 “亲职化”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甚至有些人有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其实一直在被“亲职化”。 就好比我身边的一位朋友,志建是一个27岁的年轻男性,他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大家庭中,家里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由于家庭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价值观,他被期望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角色,即被”亲职化”。 当志建告诉了我他的故事时,我心里闪过这样一句疑问: “你是不是成为了父母的“情绪依赖工具?”。志建对我述说过他的父母如何将他们的所有情感困扰和压力都倾诉给他,将他当作唯一的倾诉对象。他甚至会觉得他应该陪伴以及关注父母的各个情绪。他曾说过父母最常和他说过的话莫过于: “你要开开心心的,那么我们看到你才会开心。” 这句看似关心孩子的话语其实有可能在不知觉中已经给志建形成了一种压力和责任感。他会觉得他必须要一直在父母人前表现出开心的样子,以满足父母的情绪需求。 情感性亲职化(Emotional Parentification) 情感性亲职化是指父母更多的会“逼迫”孩子满足父母自己或者其他的兄弟姐妹的感情需求,孩子成了父母唯一的倾诉对象,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成人情感负担。情感性亲职化包括孩子为父母提供情感支持,如给予建议、保守秘密、安抚兄弟姐妹的争吵以及缓和冲突等。 在很多方面,孩子将自己视为父母的私人心灵导师,倾听他们的工作、关系和日常烦恼,并通过抚慰和安慰来帮助他们。这种行为展现了子女对父母的深情厚意和关怀,他们愿意承担起支持和疏导的责任,为家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情感性常发生在单亲家庭,促成“情感乱伦” ...
中文文章

朋友想要结束生命我们该怎么办?你不能不知道的心理急救箱 – ALGEE

你是否有经历过朋友因压力而感到抑郁或有自杀意图, 但你却感到束手无策呢?根据马来西亚卫生部在2015年所做的调查中显示,在三位人民中就有一人存有心理健康问题。在现今社会中,压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已经成为常见的现象,而心理健康危机也可能存在于我们周围。 什么是心理健康危机(Mental Health Crisis)? 心理健康危机是指一系列需要立即关注和干预的情况。以下是4个常见的心理健康危机: 一,自杀意图是指有轻生意向或实际行动。警示信号可能包括「谈论想死的念头、表达绝望感、分发个人物品、退出社交活动以及行为上的突然变化」。 二,自残行为是指有意识地对自己造成伤害但没有自杀的意图。警示信号可能包括「无法解释的伤口和伤疤、在炎热天气中也穿着遮掩性衣物,或身上备有锋利物品」。 三,严重焦虑可能表现为惊恐发作、强烈恐惧或担忧。警示信号可能包括「过度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颤抖以及对失控的强烈恐惧」。 四,思觉失调是指无法分辨真实和虚幻之间的差异,产生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警示信号可能包括「听到声音、变得敏感多疑、异常行为或难以集中注意力」。 那当我们身边的人在面对心理健康危机或被负面情绪淹没时,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这边和大家分享一个“心理急救箱”, ALGEE行动计划。 “ALGEE行动计划” ALGEE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以提供心理支持来应对心理健康危机的方法。它是由国际心理健康组织 Mental Health First Aid (MHFA) 制订的,旨在帮助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援助。它强调了有效沟通、情感支持、专业援助和自我关怀策略的综合应用。 “ALGEE行动计划”有5个步骤。这5个步骤可以让你在遇到心理危机情况时,也可以临危不乱。当然“ALGEE行动计划”也可以成为日常心理支持的一种方法。当你的家人或朋友遇到困扰、情绪波动大或压力时,你可以使用ALGEE来倾听、提供安慰和支持,并鼓励他们采取积极自我关怀的方法。 第一步: 评估自杀或自残风险 ...
中文文章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伴侣关系和父母的很像!从夫妻关系探讨原生家庭

这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婚姻,我想结了婚的你,必定深有体会。可能你已经找过了很多资料,尝试了很多方法,做了很多努力,但似乎都徒劳无功。想必,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原生家庭,在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聊一聊这个概念,也邀请你一起看一看你的的过去,希望它可以成为一个敲门砖。 #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Murray Bowen, 根据定义的说法,原生家庭里指的是我们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家庭价值等。它是我们出生以来的第一个社交场所,也是我们学习社交的第一个社会。 父母在我们的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感情的种子,它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 李松蔚心理师说过,原生家庭它更像是一个归因方式。就是你想要把现在所发生的事情,追溯回什么原因。正是因为有了原生家庭这样一个因,让很多人可以接受生活上发生的种种,从而开始改变。 #原生家庭如何影响我们 生态系统理论 从距离的层面去看,家庭是最靠近我们的圈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 的生态系统理论 (ecosystem theory),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密切相关。在这个理论中,个人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围绕着个体的第一个系统是微系统,包括直系亲属。在微系统中,父母往往是个体的第一个社交圈子,他们的行为会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长期影响。例如,我们从小在观摩父母的时候,我们学习到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当我们成为亲密关系的一部分时,我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伴侣,因为我们学习到了这种行为方式。因此,个人的伴侣关系和父母的婚姻关系有很高的相似度。 依恋理论 从互动的层面去看,父母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我们与伴侣的关系。著名心理学家辛蒂·哈赞 (Cindy Hazan) 和菲利浦·夏弗 (Phillip Shaver) 推出的依恋理论 ...
中文文章

你遇到了“没有皮肤的人”?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3大迷思!

一名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作者曾经在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我感觉自己血肉模糊地在这世间游走,体无完肤…是的,我没有皮肤,只有一堆神经、肌肉和筋骨,血液和伤口。 Celia Finkelstein 《爱在边缘时》 你知道吗?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感觉就像是没有皮肤一样,赤裸裸地在人间漂泊,希望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周围人的爱和关心却像烈日一般灼热,使得他们原本就鲜血淋漓的肉体更加痛苦。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一种被误解,容易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人格障碍。尽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BPD已成为了被广泛被研究的人格障碍之一,但我们对于BPD的了解仍然相对有限,这也让不了解人格障碍的一部分人对BPD患者有了一定的刻板印象。在本文中,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BPD的3个迷思,BPD的诊断标准和症状。 关于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3个迷思 #1: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都是“边缘人”?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迷思,因为我们也许从大多数的人格障碍的名字就能大致猜到它们主要的症状。举例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就是很爱表演(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而自恋型人格障碍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过度夸大强化自我的重要性)。所以,边缘型人格障碍就是人很边缘?是不太擅长社交、难以融入社交圈的人?然而,实际上BPD患者并不一定是“边缘人”。 “边缘型人格”一词是由阿道夫·斯特恩(Adolph Stern)于1938年在美国提出的。斯特恩描述了一群“明显不属于精神病患者也不属于心理神经症患者”的患者,并引入了“边缘”一词来描述他所观察到的情况,因为它“与其他情况接近”。由于当时的心理学家认为BPD患者的症状是处于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和恐惧症和思觉失调症和妄想症之间,所以当时的BPD患者是被分类到“难以诊断的边缘组别”。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心理学家们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研究,我们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了解已经相对深入,也明白了BPD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虽然“边缘”这个词虽然有沿用下来,但是绝对和网络用语“边缘人”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2:患者都是PUA高手,恐怖情人的代表? 我们也许会在网络新闻或影视剧里看过“边缘型人格障碍”,网路或剧中描绘的BPD患者形象往往都是极端又变态的形象—患者会为了不被抛弃不择手段,说几句就会破口大骂、情绪崩溃,以自我伤害或死来威胁另一半或亲近的人。由于缺乏理解和对病情的不当描绘,患者们常常被误解。 “恐怖情人”和BPD是不同的概念。恐怖情人是指一种对伴侣采取控制、威胁、情绪化和暴力等行为的人。而BPD是一种人格障碍,通常在人际关系、自我认同或情感方面不稳定。当BPD患者在某些环境或人际关系中感觉可能会被拒绝或被遗弃时,会出现强烈的恐惧和愤怒,并采取冲动行为。这种行为确实会让他们的伴侣感到痛苦,但并不是所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都是恐怖情人。 由此可见,设定关系边界对BPD患者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关系和情感稳定性。BPD患者常常情感波动比较强烈,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或者过度保护自己,难以维持稳定的关系。通过设定关系边界,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关系的界限和责任,建立健康的互相尊重和互相支持的关系,同时减少情感波动和冲动行为的出现。 #3:边缘型人格障碍是没有得医的?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迷思,当我们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无法得到有效治疗时,这可能间接对BPD患者判了“死刑”,让他们更加不敢寻求心理健康服务。但其实只要患者本人愿意接受治疗,就能减轻BPD的症状,帮助患者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有效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关键有两点: 有效的治疗方法 ...

焦虑症:了解、识别和管理方法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人可能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本文将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焦虑症的表现、识别方法以及如何管理和应对这种状况。 一、焦虑症的种类和症状 1.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长期的焦虑状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持续地感到紧张、担忧。其主要症状包括: 持续的紧张感 睡眠障碍 注意力难以集中 易怒 2. 情境性焦虑症 情境性焦虑症是指在特定场合或情境中出现的焦虑。常见的类型包括: 社交恐惧症: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紧张、担忧 恐惧症:对特定物体或情境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爱情焦虑症:在恋爱关系中担忧失去对方的爱 3. 焦虑与抑郁共存 在一些情况下,焦虑与抑郁可能同时出现,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 二、识别焦虑症的方法 1. 了解症状 识别焦虑症的关键在于了解其症状表现。症状可能包括紧张感、心慌、失眠、胸闷等。 2. ...
中文文章
Uncategorized

心理咨询如何通过“聊天”帮助来访者——认识认知行为疗法(CBT)

“你们有提供药物吗?还是只是聊天而已?” “聊聊天就可以帮助到我吗?” 对于聊天治疗的课题,我们也有其他相关的文章,大家感兴趣的话推荐大家阅读 【心理治疗,真的不只是「说说话,聊聊天」这么简单而已】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简称CBT 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其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情感困扰和改善行为问题。 CBT强调认知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体的思维方式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而改变思维方式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 CBT的基本原则包括: 首先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思维(Cognitive)和行为(Behaviour)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自己产生的影响 然后学习和运用一些技能和策略,如认知重构、行为实验、暴露疗法等,来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最后,通过反复实践和巩固这些技能和策略,使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反应。 理论解释完了,是不是觉得很乏闷又不容易理解呢?上图! 举个简单的例子: 小咸即将去一家公司面试(事件),他为这个面试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是面试当天他还是非常的紧张,这让他开始感到焦虑(情绪),而这个焦虑的情绪让他相信面试前的紧张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并且没有做好准备(认知),他开始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这场面试,在面试的时候由于过于焦虑和担心,他并没有表现得很好,这让他坚信他是个失败的人,在面试的时候更是支支吾吾(行为),最后他并没有被成功录取。(结果) 那么心理师是如何使用CBT是来改善小咸的情况呢? 根据CBT的理论,心理师会和来访者一起探讨认知/思维上的改变所带来的变化,并且通过心理教育(psychoeducation)来提供一些应对方法,比如腹式呼吸法(Deep Breathing)。如果小咸的认知改变了,并且学习了一些应对技能,会为他接下来的面试造成什么变化呢? 小咸即将去一家公司面试(事件)>>>>> 他为这个面试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但是面试当天他还是非常的紧张,这让他开始感到焦虑(情绪)>>>>> 而这个焦虑的情绪让他相信 这是人类的遇到危机情况的求生本能 ...
中文文章

你是不是有想过不想要工作?是不是有感到疲惫,甚至有种“无所谓”的感觉?

在这繁忙的21世纪,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不想要工作的时候。其实工作倦怠在这个时代是很普遍的。当你发现到自己有工作倦怠时, 别急着离职, 也许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毕竟, 离职可没有冷静期和退路哟! 工作倦怠是什么? 工作倦怠最早是于1974年,由德国心理学家, 弗洛伊登伯格 (Herbert Freudenberger) 用来描述专业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 (exhaustion) 的现象。 经过43年的研究至今, 工作倦怠的起因已被证实是由工作压力呈现高度相关。现今的人因过多关注于某件事, 因此而累积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简单来说,倦怠是对长期的过度工作压力引起的情绪反应。倦怠会降低个人的工作效率并消耗能量,你会感到越来越无助和绝望, 最终导致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给予的了。有些人甚至还会导致身体发生长期变化,容易患上感冒和流感等疾病。 由于它的许多后果,因此立即处理倦怠很重要的。 如果你开始无法从所做的事情感到任何满足感,讨厌自己的工作以及害怕上班,并且对你的生活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也许这是工作倦怠的症状开始出现了。 工作倦怠的症状: 愤世嫉俗 (对工作的认同感降低) 容易感到疲惫 ...
中文文章

心理治疗如何帮助婚姻关系:改善你的婚姻关系的指南

婚姻可以是生活中最充实和令人满足的关系之一。然而,它也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因为它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承诺。有时,尽管我们尽力而为,问题和冲突仍会出现,导致婚姻中的压力和不幸感。 幸运的是,有一种方法可以克服这些挑战并加强你的关系-通过心理治疗。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不同的方式心理治疗如何帮助你的婚姻关系,包括咨询的好处,不同的方法,以及有关过程的常见问题。 心理治疗在帮助婚姻中的好处: 改善伴侣之间的沟通 帮助解决冲突和分歧 提供表达感受和情绪的安全和支持性环境 增加关系中的亲密度和联系 帮助识别和改变负面行为模式 提供有效问题解决的工具和技能 心理治疗在帮助婚姻中的方法: 有几种心理治疗方法可用于帮助夫妻改善婚姻关系。以下是一些最流行的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 侧重于改变贡献婚姻问题的消极思维模式和行为 帮助识别和挑战不合理的信念和假设 教授有效沟通、问题解决和冲突解决的新技能 情感焦点疗法(EFT): 侧重于识别和解决情绪障碍,帮助夫妻联系 帮助发展情绪意识和共情能力 教授表达和调节情绪的健康技能 Gottman 方法: 侧重于建立健康婚姻的坚实基础 帮助识别和解决关系中的问题 ...
中文文章

心理医生(PSYCHIATRIST)与心理治疗师(CLINICAL PSYCHOLOGIST)的分别

心理医生(Psychiatrist) 是一个专业从事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治疗的医生。通常拥有医学学位和专业资格,可以进行身体检查、开具处方和进行医疗治疗。他们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抽搐疗法(ECT)和其他手术疗法。心理医生的治疗重点是在诊断精神疾病和提供药物治疗方面。 心理医生通常是在严重的精神健康状况下被推荐和寻求的,例如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等。他们可能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例如心理治疗师、社工和家庭治疗师,以确保综合治疗。 心理治疗师(Clinical Psychologist) 是一种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通常拥有心理学硕士以上学位。他们使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心理健康问题,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等,使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谈话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心理治疗师的治疗重点是通过谈话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情感困扰,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 心理治疗师通常在治疗轻度至中度的精神健康问题方面效果良好,例如焦虑、抑郁、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等等。他们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情感、行为和思维模式,并提供相关建议和技巧,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问题。心理治疗师还可以与医生、社工和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以提供综合治疗。 总之,心理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在治疗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有着不同的专业角色。心理医生主要通过药物治疗、ECT和其他手术疗法来治疗重度的精神健康问题,而心理治疗师则通过心理治疗方法来治疗轻度至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这两个角色有所不同,但它们通常是相互补充的,可以协同工作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例如,心理治疗师可以与心理医生合作,以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之间找到平衡点。 无论是心理医生还是心理治疗师,都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和持续教育,以确保他们在治疗患者时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选择治疗者时,患者应该考虑他们的具体需要和状况,以便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专业人士。

Posts nav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