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 大暴走,发飙离场!? ”
夸张且引人注目的标题,
留言里满声的谩骂及嘲讽,
好像已渐渐成为社会常态。
因为是公众人物,
就应该永远保持完美的形象。
一旦有任何差错,
就绝对无法被原谅,
永远都该被抵制。
这就是 #取消文化 (cancel culture) 。
#取消文化等同于网路霸凌吗?
「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 是现今盛行的网络现象,通常用于公众人物。
当他们发表引人反感且冒犯性的行为和言论后,
便会遭遇大量网民群起攻击及抵制,
目的是希望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
虽说如此,实际操作其实相似于网路霸凌,
只是在外表披上了华丽且新颖的名称,
借着它来有理地泄愤。
有时候,
就算被「取消」的对象已说明真实情况
来瓦解误会,
或是已洗心革面,
痛改前非,
还是不免会继续受到网民的纠缠,旧事重提。
使得「被取消者」的内心越来越悲观,
甚至不幸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那么,
他们会为自己霸凌人的行为而感到后悔吗?
也许会。
那网络霸凌的盛行会就此而停止吗?
不会。
#取消文化为什么会盛行?
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学者, 罗伯·亨德森的研究,
原因包括:
(一)透过贬损他人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
(二)因「取消文化」为群体活动,所以能从共同对抗「犯罪者」中稳固与参与者们的社会联系(social bond)。
(三)逼迫人们表达立场以辨识「自己人」,若有任何人质疑「被取消者」是否真的犯错或者「取消者」的行为太过火,便会被视为叛徒。
(四)即时获取社会奖励(social reward):因个人地位与社会联系迅速地提升,而取得满足及喜悦感。
加上社交媒体带来的回声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
人们的思想更加容易被左右,
变得更难客观及冷静地做出判断。
此外,因通常只接受与自己观点相同的资讯,
社媒的演算法便也会顺理成章地提供相似的文章,
使得人们加倍忽略了不同的声音。
#取消文化人人有责
当人们在人云亦云地不停批判他人的时候,
往往会遗忘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前美国首相巴拉克·奥巴马亦曾提起过,
「取消文化」错误地赐予了人们评断他人的权力,
使得人们忘了犯错一件事的人,
并非十恶不赦至不可饶恕的地步。
无可否认,
社交媒体给予我们生活上许多的言论自由上的便利。
它为我们增添了多一层保护膜来守护我们,
例如,使用假用户账号,
方便我们抒发情绪。
但同时,
我们也须负起应有的责任,
谨慎且不随意评断他人的言行。
身为身外人的我们,
其实并不清楚当事人经历了什么。
凡事也都有两面的说辞。
所以,不如在譴責錯誤的前提下,
不一味地苛责,
而是给予正确的教育,
赋予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赋予这个世界一份善良及包容。
谢谢您抽出时间阅读这篇文章。
我是依贤,MY心理学的实习生,
与你一起,从心出发。